宋朝最大卖国贼,比秦桧更可恨,为挡住金兵居然掘开黄河

水木年华 古风国学

此人是宋高宗初年的军事人物,在岳飞将要打败金兀术的时候突然掘开黄河,致使两淮几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死者无计,也让岳家军能成功阻击金军的计划毁于一旦,此举比秦桧更可恨;他就是当时宋军的头,汴京留守使杜充。

杜充本是宗泽老远帅的副手,由于在朝廷的根基很深,所以很受刚继位不久的宋高宗赵构倚重。可气的是此人属于汪伯彦、秦桧之流的投降派,是当时主战派李纲、宗泽、赵鼎等文臣武将的劲敌。

赵构即为后,由于继续奉行投降策略,李纲被气走了,宗泽在作战受重伤后郁郁而终,于是杜充成为新的接班人。此时韩世忠,岳飞,张俊等大将都成为其下属。但是这小子与以上的将帅们根本不是一路人,整天在皇帝面前吹嘘自己多能耐,其实就是个军事投机小人。

靠着在朝廷的关系爬上了帅椅,你就好好领着大家抗金呗,但他却背道而驰。

首先他完全抛弃了老帅宗泽定下的军民共计的防御方针,致使汴京周围上百万义军渐渐解散;

其次,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打压以韩世忠、岳飞为首的抵抗派青年将领,对金人采取消极避战策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居然建议皇帝赵构把首都迁往南方的临安城,以避开金军锋芒;此想法一出,立即得到朝廷多数官员的响应,因为他们大都被金兵吓怕了。

以上三点直接导致宋朝在河南、河北地区的军事力量瓦解,从此宋朝主要统治区域变为长江以南地区,是北宋转为南宋的重要节点。

金国第二次伐宋,金兀术的东路军一来,杜充仍旧不敢与之交锋,唯一的对策是上书朝廷,请求开决黄河大堤。由于此时朝廷是奸相汪伯彦当国,赵构又被打怕了,所以就准了这个馊主意。

此时的主战派将相赵鼎、韩世忠、岳飞等坚决反对,岳飞更是提出要带兵阻击金军南下,杜充拗不过众将要求,只有勉强答应。可是正在岳飞带领牛皋、王贵、杨再兴等人与金人浴血奋战之际,他居然趁机掘开了黄河。滚滚河水虽然一时挡住了铁浮屠,但也让岳家军损失惨重,精心制定好的阻击计划瞬间化为泡影。

黄河水自泗水入淮,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此举造成的军民伤亡比金军的杀戮要多出十倍不止,真是祸国殃民啊!

可笑的是涛涛黄河水并没有挡住金人的铁蹄,反倒是惹恼了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金兀术),他率领金军强势渡过黄河,直接向江南进发,目的就是捉住赵构,以泄被水淹只恨(就是此次南下归途中,金兀术被韩世忠和岳飞联合阻截在了黄天荡)。此时中原的宋军大部分都退到了建康(南京)。

建康是江南的门户,岳家军等军队围绕建康进行了殊死抵抗。但此时的杜充还是一副消极避战的作为。由于金兵势大,宋军节节败退,完颜宗弼此时让唐佐(杜充友人,已降金)写信劝杜充投降。唐佐转述金国的意思:“如果投降,就把中原封给你,如同张邦昌故事。”杜充一看投降对自己利大于弊,所以索性就降金了。

宋高宗赵构得知杜充投敌都给气病了,“不食者累日”, 并且说:“朕待杜充,让他从庶人到官拜宰相,可以称得上厚恩了,因什么缘故反叛?” 下诏削去杜充爵位,将其子杜嵩、杜岩、杜崐、女婿韩汝流放广州。

绍兴二年(1132年),杜充的孙子从流放地逃到河南相州(安阳)投奔杜充,他的副手胡景山乘机诬陷杜充阴通南宋。完颜宗翰撤了杜充的职,并严刑拷打,问道:“你难道打算重新回到南朝吗?”杜充回答:“即使元帅让我回归南朝,我也不敢啊。”完颜宗翰大笑,相信所谓杜充私通南宋是不可能的事,可见此时宋人有多么的恨他。

直到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前夕,这个宋朝最大的卖国贼才在忧郁中死去。想想此人一生的恶行,为当时中原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苦难,甚至让整个汉人朝廷蒙羞,实在是比秦桧都遭人恨,相信他现在还在额鼻地狱受苦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