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要成为王朝的“大家长”:西伯昌决平诸侯事之以德服天下

上次咱们说到姜太公半生辗转,终于与姬昌碰了面,并被西伯看中,请回了周国朝中。也许正如姜子牙另一个名字“望”一般,他正是周国所盼望的能人,也是周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西伯昌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高人,自然要委以重任,命姜子牙为周国的太师,掌握着整个周国的军、政大权。从此周国这个“集团公司”在“首席执行官”姜子牙的带领下,积极备战、努力发展,为今后与商朝一决高下做准备。而“董事长”姬昌自己呢,则继续广行善事,提高着自己和周国的名望。

周国的“CEO”太公姜尚

随着姬昌的美名不断传扬,以及帝辛亲自敕封的“西伯”之称号,让四方诸侯纷纷来依附于周国,几乎成为了当时天下的“一家之长”。甚至这些诸侯平时遇到点难以处理的事情时,都想不到要去找天子帝辛寻求帮助,反而最先想到的是西伯,一个个全跑来请姬昌帮忙。这其中最最有名的一桩案子就是“虞芮争讼”,也被《史记》等众多史书记载了下来。

所谓“虞芮争讼”就是诸侯虞国与芮国间发生的一点纠纷,起初只是两国边境的百姓因为一点小事产生了口角,可随着事情越闹越僵,逐渐发展成为了边境土地纠纷。既然发展成土地纠纷,自然要上报给各自的国君,可两国的国君也是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一点没有缓和的趋势。好在双方实力差不多,又都不是以武力著称的国家,所以才没有发展成局部战争。

争得不可开交的虞芮两国

既然不打仗,问题总还是要解决的,双方国君自然要继续经常遣使对话进行谈判,可谈来谈去依然不能达成共识,结果还是没能把问题解决。这样拖延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正好两国离周国不太远,又都听说了西伯是位德高望重的君王,而且姬昌又特别热心帮助有求于他的诸侯国。于是,虞、芮两国的国君相约,干脆一起去找西伯评评理,让他来帮忙解决一下两国间的问题。

真是说干就干,虽然两位国君在边境纠纷中拖拖拉拉,但是在去找西伯这件事上却相当的立竿见影,达成共识后便立刻驱车并行前往周国。当虞、芮两国国君一路风尘地到达周国后,眼前的情景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他们刚进入周国境内,便看到田间耕种的人们彼此问候、相互谦让,甚至连各家的田地边界都多让给邻人一些,没有一点计较,更不会为此而争吵。两位国君看在眼里,不觉脸上微微发烫,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前行。

二君看到周人“耕者让畔”

待到进入城内,周人之礼更是让他二人惊叹,只见周国路上的行人是男女有别的,男子一边、女子一边,彼此互不侵扰。而且走在路上,迎面走来的双方会互相礼让、彬彬有礼。再看头发斑白的老人,居然没有一位是负重前行的,只要是需要携带之物早有年轻力壮的人帮忙提挈,让老人可以稳步前行。

二位君王看在眼里,不禁啧啧称赞,继续往王城内行进。只见王城之内,周国的官员们更是礼仪制度的“标兵”,所有人都遵守着士让大夫、大夫让卿的规则,等级分明,没有半点僭越之处。

周国“大夫让卿”之礼

到此,虞、芮两国国君相视一笑,摇了摇头便都不再往宫城去,反而携手返回了。二人在回程路上都感到十分惭愧,想不到他们自己所争执的,正是人家周国所不齿的。看到周人行事如此遵守礼法,互相谦让,可见西伯治国是多么的有方。反观自己,虞、芮两国也是因为一点点土地边界问题而吵闹不休、不懂得礼让,真这样继续计较下去的话,岂不是连周国最普通的百姓都不如了嘛,二人是绝对没有脸面因此事去面对德高望重的西伯姬昌了。

就这样,两国的国君各自回国后,马上下令让出产生纠纷的土地,把它作为国与国之间的“闲原”,双方不得再为此争斗。此令一出,立刻解决了这场纷争,两国也因为这次矛盾,变得更加和谐了。

“闲原”上建起的檀道庙

大家看看,西伯昌都没出场,仅靠他治理下的周国那恪守礼法的风气,便解决了虞芮两国间的纠纷,真是以德服人的典范。但是,作为即将统领天下的新王朝奠基人,西伯昌也不能总不出场,还是得露面干点大事,为他儿子的霸业铺一铺路。那他到底露面都做了什么事呢?咱们下次接着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笔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虞芮争讼、周得太公、命为太师、西伯施德、虞芮土地纠纷、请西伯评理、农人相让、百姓互敬、官员守礼、惭愧、让地闲原。

关键词云图简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