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守陵人,子孙享受七品官员待遇,至今仍存在

文|书生

在古代封建社会,每位帝王在身前都会为自己修建规模庞大的陵墓,以彰显自己身份尊贵,如秦始皇陵、明十三陵等等。为防止陵墓被人破坏,历代皇陵都人专门看守,这类人也被称之为“守陵人”。

守陵人制度起源于3000多年的商朝,随着清朝封建社会的终结而结束,负责这一任务的一般都是不被重视的皇室宗亲贵族。接到守陵任务后这些人就会搬到皇陵附近居住,且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时间长了后人数会越来越多,逐渐形成特殊的村落。

不要以为守陵人离我们很遥远,事实上现在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少守陵人,比如清朝守陵人。清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于1636年建立,1912年被推翻,总计296年,经历12任皇帝,除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葬在关外,末代皇帝溥仪没有陵墓外,剩余9位皇帝在中原都有陵墓。

清皇陵位于河北遵化市和易县,两地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因此称“清东陵”和“清西陵”,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庞大,建筑完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自然少不了守陵人。

据悉,清朝担任守陵任务的大多是八旗没落子弟,或犯了大错的臣子。这些人往往都是被发配到皇陵附近,世代守陵,这些人除了每年能得到丰厚的俸禄外,康熙年间还专门总理衙门,守陵人也成为清朝一个特殊的部门机构,其后人可享受7品官员待遇。

此外,清政府还在守陵人聚集地建立学堂,方便守陵人后人上学,此外他们还要学习很多和祭祀相关的知识,成年后就会接替父辈,负责看守皇陵。据悉,最多时清朝守陵人数超过3000,这些人定居在皇陵附近,时间一长就形成了稳定的村落,有些至今还在,比如说辽宁永陵镇。

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但作为条件,民国政府需要为守皇陵的人提供必要开支,当然待遇比之前差了许多,因此很多守陵人不愿意继续守下去,一部分另谋高就,一部分胆大的甚至从皇陵中偷出不少陪葬品逃走,只剩下极少一部分对清朝皇室忠心耿耿的人在坚持。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后,看守清皇陵的人越来越少,但始终都有人,直到现在仍受少数人牢记祖训,自发承担着守陵任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祖祖辈辈流传的责任,也是一种信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