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出现间谍的是哪个朝代,那时的间谍大多出自哪个阶层?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就需要善于使用间谍。

当然使一个国家强大,主要是看那个国家是否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否彻底地进行改革,它的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如具备了以上条件,那么间谍活动就起到了摧枯拉朽的作用;否则,即使这个国家的间谍活动搞得再好,也只不过起到暂时延缓寿命的作用,它最终还是要灭亡。

一、夏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

中国最早的间谍是在夏朝出现的。夏这个国家一出现时,就遇到传统的部族习惯势力的猛烈反抗。禹的合法继承人,部落会议推选的伯益反对启的非法继承。启将他杀了。由于启的继位违背了部族会议的意愿,就连另一部族的有扈氏也不服。因此,“启伐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服”。但启只是暂时的镇压了传统部族势力的反抗。在启死后,夷人中的后羿(音艺)和寒浞(音浊)先后取而代之。而且还用间谍活动来现固其统治,使夏朝成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以后,间谍工作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从事间谍工作的种类及人群

春秋战国时许多国家都使用了间谍。这时间谍的任务可分为:一、刺探敌国军事情报、政治情报;二、离间敌国;三、反间敌国等。

第一,刺探敌国军事、政治情报。如《左传・桓公十二年》记载:

“楚国进攻绞国。楚国的军队有一部分已渡过了彭水,罗国打算袭击楚军,派大夫伯嘉前去侦察,伯嘉去侦察了三遍。”《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楚国攻郑国,诸侯派兵救郑国,楚国连夜撤兵。郑国尚不知道这个情况,准备逃往桐丘。间谍报告说“楚军的帐篷上有乌鸦”证明楚军已经撤退,于是未去桐丘。《左传・禧公二十五年》记载:晋国包围了原国,晋侯命令只带三天的粮食,如原三日内不投降,就撤兵。三天期满晋军要撤,间谍回来报告说:“原要投降了”。

列国间在军事上进行的这些频繁的间谍活动,说明当时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间谍。列国在用间谍剌探别国军事情报的同时,还用间谍刺探别国政治情况。《礼记・檀弓》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晋国派往宋国的暗探回国报告:“宋国的宰相子罕去看望一个死去的守城门的人,百姓都很感动。认为这样的国家是不好攻打的。”这说明当时各国对刺探别国的政治情况也同样重视。

第二,离间敌国。孔子的学生子贡在齐国要侵犯鲁国时,受孔子委托去齐国劝它打吴国,又去吴国劝它打齐国,又去越国劝它打吴国,最后又去晋国劝它打吴国,结果造成了齐国被打败,吴国被灭亡这样的战局,解救了鲁国的危亡。当时离间别国的还有:纵横家张仪帮助秦国离间齐楚联盟,最后使秦国打败楚国。

第三,反间敌国。其中最著名的有利用敌国的间谍,反间敌国。秦国进攻韩国,赵国的大将前往救韩,但是赵奢率领军队离邯郸三十里,下了一道命令,“有敢谏议军事的处以死刑”。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武安西面,秦军擂鼓呐喊,武安城内屋顶上的瓦都被震动,这时赵奢军中有人建议应当急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下令坚壁固守,停留二十八天不动,并继续构筑营垒。秦国派间谍来侦察,赵奢好吃好喝的招待他,然后打发他走了。间谍把赵奢的情况报告秦国将领。秦将高兴地说:“离开本国才三十就按兵不动,又构筑工事,看来阏与不归赵国所有了。”而赵奢出其不意地赶到阏与打败了秦。

从事以上三种间谍活动的人很多,包括各个阶层,其中君主有夏之少康,使女艾课浇,商汤用伊尹谍夏,周武王用吕牙谍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君主使用间谍,而且还有君主亲自去做间谍的事,赵国国王赵武灵王就亲自微服到秦国做间谍。从事间谍的还有大将、封君,如:赵国大将李牧常驻守北地雁门一带,防备匈奴入侵。使用很多间谍,以刺探敌人的各种情报。《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

魏公子信陵君和魏王正在局戏,北方边境上传来报警的烽火,说是赵国出兵侵犯魏国,而且已经越过了边界。魏王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停止局戏,打算召集大臣商量对策,魏公子阻止说:“赵王现在是打猎并不是侵犯魏国”。仍继续局戏。魏王感到恐惧,心已不在局戏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刚才是赵王打猎,并不是侵犯”。魏王听了很吃惊,问道:“公子怎么知道的呢?”公子答道:“我的客人有能探得赵王秘密的,赵王有任何举动,客人都来向我报告,我因此知道情况。”

除国王和大将、封君搞间谍活动外,士这个阶层也搞间谍活动。前所说的子贡间齐、吴、越、晋四国,纵横家张仪间齐、楚二国,孙子、吴起在军事上搞间谍活动,并创有间谍的理论。就是韩国的水工郑国(人名),也借修“郑国渠”来搞间谍活动。

间谍活动,有一定的手段。如用重金收买。秦国进攻赵国,秦王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郭开反间赵王与李牧,使得李牧被杀、廉颇被弃不用,而用赵括,最后秦国军队把赵括打得大败,二十万赵兵被坑长平,最后灭亡了赵国。又如用土地收买、秦用给楚土地,来间齐楚联盟。

夏朝至春秋战国通过一系列的间谍活动,包括国王、大将、封君、士参加的,采用间、离间、反间,重金贿赂的手法起到了使自己国家强大,使敌国削弱或灭亡的作用。如赵国和楚国就是秦直接用间课活动配合军事行动给灭亡的。如韩国派间谍水工匠郑国(人名)到秦国以修郑国渠来消耗秦国国力,使其无力东侵,然而这只起到了负薪救火的作用,韩国终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三、春秋战国时期起着某些,特务作用的暗探与刺客

在我国古代不仅出现了间谍,而且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出现了起着某些类似今天特务作用的暗探与刺客。早在春秋时期奴隶制已逐渐瓦解,封建制已逐渐确立。到了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大国进行了变法,这时奴隶制已彻底崩溃,而封建制得到进一步现固。

由于封建制刚刚代替奴隶制,整个社会充满着异常尖锐的矛盾。在严峻的斗争面前,统治者认为没有什么可值得相信的人,甚至连妻子儿女也不相信。如《韩非子・备内》所说的:

“君主值得忧患的是他轻信人,轻信人就受别人制约。大臣对他的君主,并没有骨肉之亲,由于害怕权势不得不为君主效力。所以做大臣的,窥探君主的心一刻也没有停止。然而,君主呢?懈怠骄傲地高高在上,这就是世上所出现的劫君杀主的原因。做君主的过分相信自己的儿子,奸臣就利用他爱子的心来搞阴谋,所以有优施教骊姫向晋献公进谗言杀害申生,然后立奚齐为太子的事。像妻子这样近、儿子这样亲,尚且还不能相信,其他的人就更不能相信了。”

由于不相信自己的臣民,统治者就派遣起着某些特务作用的暗探,来监视本国的臣民。如《韩非子・内储上》记载,宋太宰,夜里对暗探说:“我听说有人一连几夜都乘坐凉车到李史家门,请你认真地为我侦察。”暗探回来报告说:“没有见到凉车,见有送饭的人与李史说话,过了一会,李史接受了所送的饭。”《韩非子・内储上》还记载了一个用暗探打击贪官污吏的例子,卫嗣公派人扮做商人经过关市,关市的官吏刁难他,因为送给了官吏金子,官吏才放他过关市。嗣公对官吏说:“某时有商人过你这个地方,给你金子,而你才因此放他过去。”官吏这才非常害怕,认为嗣公明察秋毫。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除了豢养起着某些特务作用的暗探,还豢养了起着某些特务作用的刺客,来达到其政治目的。用刺客反抗别国侵犯的如:燕太子丹为防止秦侵燕,派荆轲刺秦王,事不成死于秦;各国利用刺客进行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斗争的,如吴公子光用刺客专诸将匕首藏鱼腹内杀王僚,取得王位;用刺客报私仇的,如:严遂与韩国的宰相有仇,用聂政将其刺杀;为了完成刺杀的任务,刺客一般都采取隐蔽的行动,并以假象来迷惑对方。如专诸刺王僚采用了以鱼藏剑。豫让刺赵襄子采取了隐于厕中、桥下。综上所述,起着某些特务作用的暗探,刺客,运用不同的手段,以维护和巩固各国的统治。

四、间谍、特务和刺客的出生

春秋战国时期,间课与特务多出生于士这个阶层。士包括文武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车战上面的甲士,这是武的方面的士。偏重文事方面的士,主要任务是做侯国小官吏和采邑官吏,另外还有食客,靠替主人奔走,谋取衣食。

士大抵受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及霸王之术教育,是军事上、政治上不可缺少的有力人物。而士的经济地位很低下,只有少量的“食田”,有些士甚至无田可食。士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要仰食于人,各国统治者由于养尊处优,自己本身多无能力,又决定了他要利用士。士的经济地位虽低下,但仍受到各国统治者的尊敬,并用士去从事有关国家存亡的间谍与特务活动。如为秦国做间谍的张仪被秦惠王封为宰相。

士既受各国统治者的知遇之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各国统治者搞间谍特务活动。如侯生为魏公子谋窃虎符,杀晋鄙,夺兵权救赵,并身为魏公子死。朱亥袖藏四十斤铁锤打死晋鄙,为魏公子得兵权救赵。荆轲西行刺秦始皇。以上这些事例,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与特务多出于士。

参考资料:

《史记·刺客列传》

《史记·夏本纪》

《尚书·吕刑》

《家语·屈节解》

《战国策·秦策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资治通鉴·秦纪》

《礼记・檀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