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大帝国曾建都于此,朱元璋在这抓到了最有价值的俘虏

大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大明北伐军攻陷元大都(北京),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率其宫廷从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元朝与其前辈辽、金一样,搞了好几个都城,上都位于今天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目前还有一个元上都遗址公园。

元上都遗址

元顺帝在上都没怎么呆,又逃向了另外一个城市,在当时被称为应昌,这里竟成为这位大元皇帝的终结点。

应昌在哪里呢?元代应昌古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北部达里湖西岸,是元代著名的草原城市之一。

元代应昌城位于蒙古弘吉刺部封地的中心,弘吉刺部是蒙元时期显赫的蒙古部族之一,是成吉思汗创业时期的原始股东。

应昌古城

在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期,弘吉刺部诸王按陈就“以佐命元勋,有分地,约世婚”,也就是与大元皇室世代通婚。

在蒙古诸部中的地位,弘吉刺部仅“亚于国姓”。1214年,成吉思汗对漠南蒙古草原进行分封,弘吉刺部分到今赤峰市所辖范围的大部分牧场。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达里湖以及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低山,水草肥美,风景如画。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这里就“有人烟聚落,多以耕钓为业”。

成吉思汗

既然有分封的王爷,又与皇室世代联姻,这里肯定老早就有宫殿建筑了,有山有水,这里肯定不是纯粹的畜牧业地方,而是耕牧结合的好地方。

据元初张德辉记载,“过鱼儿泊,泊有二焉,中有陆道,达于南北。泊东涯有公主离宫,宫之外垣高丈余,方广二里许”,这里说的鱼儿泊就是今天的达里湖。

元朝铁骑

作为城市的应昌城创建于元朝初年,据《元史·特薛禅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婿、弘吉刺部亲王按陈的孙子斡罗陈在至元七年(1270)向大元朝廷奏请建城,“本藩所受农土,在上都东北三百里达儿海子,实本藩驻夏之地,可建城邑以居。”

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愉快地同意了女婿的奏请,钦赐府名应昌府。应昌府于至元八年(1271)开始动工,地址选在达里湖和岗更湖之间,天都山东北,金山西南的地方。整个城市,“天都抚其坤,维金山拱乎艮,大泽二,泓渟浩瀚,相距左右,号东西海”,位置非常重要。

最初的应昌城仅修建了城郭、府属、宫室等建筑,此后,应昌城的建筑规模逐步增大。至元二十二年(1285),大元朝廷将应昌的行政级别提高,从应昌府升为应昌路。

应昌遗迹

的王爷也越来越受到大都朝廷的重视,元成宗时代,王爷被封为济宁王,武宗时代,又被晋封为鲁王。

应昌城的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仅有王宫建筑,直到各种功能建筑完备,佛寺、儒学、文庙以及司狱司、兵马司、转运司、仓库等一应俱全。

应昌路

应昌城建立以后,成为塞外草原上与上都、和林等并立的草原城市。应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具有政治、军事的职能以外,还处在岭北行省至两都(大都、和林)间的交通要冲,沟通漠南、漠北的帖里干(蒙古语,意为车)蜂道由此通过,因此具有交通中心的职能。

大明北伐统帅徐达

应昌的命运几乎与元王朝的国运相始终。当大明北伐军就要打到大都的时候,元顺帝宫廷会议商讨应对之策,很多人劝顺帝守国门,死社稷,宦官赵伯颜不花就哭谏:“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弃之?臣等愿率军民及诸怯薛歹出城拒战,愿陛下固守京喊。”

大元帝国

元顺帝最终是没有守国门、死社稷的勇气最终还是从健德门逃走了。顺帝及其宫廷首先直奔上都,第二年,这蒙尘的宫廷又从上都逃到了应昌,顺帝及元朝皇室的到来,使这座安静的草原城市突然热闹起来,很多人以为大元会以此实现复兴。然而好景不长,洪武三年(1370),元顺帝因痢疾死于应昌。

元顺帝

洪武四年(1371)正月,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改元宣光,不久,大明将军李文忠即率军追到这里,明军夜袭应昌,一举拿下此城,宣光帝爱猷识理达腊率数骑逃走,其子买的里八剌及两宫、后妃、宫人以及王册金宝等皆被俘获。

对于朱元璋而言,没有在大都生擒元顺帝是遗憾,而拿下应昌,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也逃了,这也是遗憾。不过,好歹抓到了元顺帝的嫡孙买的里八剌,也算足以告慰了。

爱猷识理达腊

朱元璋把这位买的里八剌册封为崇礼侯,养在南京五年,最后还派人送还给了北元政权。据有的学者考证,这位买的里八剌就是日后的尼古埒苏克齐汗额勒伯克。

买的里八剌被俘之地应昌城曾经是元代蒙古地区的重要城市,北元政权的首都。应昌城在被明军攻破以后受到严重破坏,但其建筑并没有完全被毁,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北伐蒙古,在应昌城鲁王宫的勤政殿招待诸将,说明这时应昌主要建筑犹在。

朱元璋

明成祖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对蒙占的北伐,不久,应昌又回到蒙古族控制的范围之内,但没有人在这里重建政权,应昌城被彻底废弃了,塞外名城渐渐消失在草原的茂草之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