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伙参加甲午战争,回国后开枪自杀,穿北洋水师军装下葬


和佛赏花去|文

雇佣军是我们常在美国大片中见到的,是指以金钱为目的而参战的职业军人。因为他们不是为国家或民族的利益而战,为了获取金钱可以为任何国家雇佣作战。但笔者今天要讲的这个雇佣兵却深深地喜欢上雇佣自己的国家,并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她。


1897年2月12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在美国海军医院,37 岁的马吉芬,掏出一支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在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两年前的这一天,正是甲午海战最后的时刻,59岁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毅然回绝进攻威海炮台的日军劝降,自杀以谢国人。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丁汝昌是一个争议性的人物,战后长期背负罪责,至今仍争议不断,光绪甚至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1910年,才为丁汝昌平反昭雪。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美国人跟随丁汝昌自杀呢?


因为,马吉芬是唯一亲历甲午海战的美国人,并且甲午战争中他担任7000吨的镇远舰的大副。马吉芬生于美国匹兹堡一个传统的军人家庭,高中毕业报考了一所海军学院。他一心想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可事与愿违,当年只有成绩在前12名的学生才能分到海军服役,马吉芬和绝大多数学生拿着一千美金补偿回家待业。但他是一个有军人梦想的小镇好青年,看到当时中法战争爆发,决定当雇佣军,这样不至于荒废所学。因此他拿着一千元安置费来到了中国。


他刚下船就听到一个消息,中法战争结束了。马吉芬没有绝望,他找到美国领事,请他把求职信转交北洋水师的最高领导李鸿章。马吉芬很幸运,李鸿章接见了他,问他月薪100两可以吗?马吉芬非常满意。李鸿章说,如果你能通过军械局水师学堂的考试,就雇佣你。马吉芬考试成绩优秀,顺利到水师学堂当老师,月薪130两,是份高薪,并且还分给他房子和佣人厨师。24岁的马吉芬开始了教师生涯,后来参加甲午战争的很多中国军官都是他的学生。


马吉芬在中国教书10年,名声很好。他从不在购买军火时吃过回扣。还多次向李鸿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受到李鸿章的赏识。就在他服役第10年,打算回国度假时,中日宣战。马吉芬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中国和日本马上就要开仗了,我们很可能就此永别,但我必须留在岗位上。在中国服役的10年里,他们始终以仁慈对我,如果这个时候遗弃他们,将是多么可耻。”马吉芬作为镇远舰大副,曾亲自指挥开炮,使得日本吉野号丧失战斗力。他还见证了弹尽后的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撞击吉野。甲午战争中,马吉芬被炸得接近双目失明。他在战后留下了头裹棉纱、浑身是血的照片(见下图)。图中可见马吉芬的美国式幽默,他身穿北洋水师军服,手里托着军帽,裤子都露肉了,却镇定地叉着腿。清朝表彰了马吉芬,他得到顶带花翎和三等级宝星勋章。


马吉芬回国治病,被摘掉右眼。他听到西方各国舆论,认为北洋水师素质低下,一无是处时,便四处演讲纠正西方舆论的误解,被美国人认为是疯子,因为人们关注的只是结果。马吉芬最敬重丁汝昌,所以34岁的他选择了在丁汝昌殉国的忌日开枪自杀。按照他的遗嘱,棺椁上盖着他为之效力十年的清朝黄龙旗,下葬时他身穿北洋水师的军装。他的墓志铭这样写道:谨立此碑以纪念一位虽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生命献给了另一面国旗的勇士。他在遗作《鸭绿江外的海战》中,坚定地认为北洋水师是较之任何西方舰队都不逊色的亚洲第一舰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