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三国时期的谋士,为何一个流芳千古,另一个被人遗忘?

​相信不少人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已经十分熟悉了。《三国演义》讲述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个乱世:三国时期,当所有人认为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之后,将会有一家一统天下。可是历史跟我们开了个大玩笑。最后没有一家能够一统天下,被司马氏捡了个大便宜。今日我们且不谈历史开下的这个大玩笑,我们就说一说《三国演义》中的两大谋士,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司马懿,但是他们却一个流芳千古,另一个被人遗忘。同样是三国时期的谋士,为何最后的结果有如此不同的,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第一,诸葛亮忠肝义胆,司马懿夺权篡位。在三国时期,我们都应该看到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结局,诸葛亮对蜀汉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自己的全部智谋以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蜀汉,他对蜀汉可以说是忠肝义胆,司马懿却不同,他最后夺了曹魏的政权,将天下收到了自己的囊中,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自然而然是为人们所不齿的,所以后世之人赞赏的是诸葛亮的忠肝义胆,并非是司马懿的夺权篡位。

第二,两人水平相差太大,根据各种史料以及《三国演义》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司马懿其实根本就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能与诸葛亮并称的人是凤雏庞统,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能够将他们称之为卧龙凤雏,就足以看出历史的记载,以及《三国演义》的描述对诸葛亮以及庞统的推崇以及称赞,而并没有将司马懿算作其中,这也就说明了诸葛亮和庞统的水平是远远在司马懿之上的。那么司马懿被人遗忘,而诸葛亮流芳千古,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诸葛亮留下不少作品。《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相信不少人都是耳熟能详了。《隆中对》局定天下,《出师表》中肝义胆,《诫子书》仁义道德。从诸葛亮留下的这些作品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亮,可以忠肝义胆,仁义道德的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衫。诸葛亮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了这么多作品,足以让人们记住。而司马懿却没有留下什么。可以说司马懿是身与名俱灭了。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那么诸葛亮流芳千古,司马懿被人遗忘也是合理的。

同样是三国时期的两位谋士,一位流芳千古,一位被人遗忘,确实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但是又是在情理之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