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关羽首级葬在洛阳何处?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这是史料的真实记载。目前位于龙门石窟北5公里的关林是公认的关羽首级安葬处,在此不多叙述,可洛阳部分民间人士和学者却有不同看法。

在洛阳还有一处墓葬被认为是真正安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其位于偃师佃庄镇的关庄村内。关庄村东临二里头遗址,北靠汉魏故城遗址,西有东汉太学遗址和张衡地动仪的安放处灵台遗址,南是宋朝名相吕蒙正故里。

在关庄村内有关王庙一座,规模不大,只有大殿一座,为现代建筑。

关王庙院内有现代石碑一通,背面书有关公冢和关王庙的简介,第一段内容主要讲关公冢的来历,曹操将关羽首级厚葬于洛阳城南门外,既关庄村的位置,以及一九七九年洛阳考古队曾对此墓进行发掘,墓室内仅有一颗人类头骨,没有其他身体遗骸。


第二段讲到,明万历(可能撰写有误,应为嘉靖)年间,本村在宫内当差的太监郝恩奉旨回村修建了关王庙,但庙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运动中,仅存嘉靖年间匾额一块,落款时间是嘉靖丁巳年间,知县陈大有立。

按碑文描述,向东约300多米,有一冢隐匿在树丛中,冢高约7米,西高东低,在树木的遮挡下仅能看到西侧堆土。冢的四周草木葱郁,北依洛河大堤,东南西北几十米范围外均有房屋。

冢西南边的杂草丛被踩出来一条小道,看来近期也有好奇者前来探寻过,说明大家都想亲自探访一下历史的真相。

穿过杂草丛,来到冢的南侧,多年的雨水慢慢将冢上的泥土逐渐冲刷下来,把冢的西半边有一自南向北的砖砌墓道堵住了一部分。

迈过小土堆,弯腰弓步慢慢进入墓道,此时还是略感一股阴凉之气顺后颈袭来,来到墓室中间蹲下,缓缓打探着四周,左边还有一条自西向东稍小的墓道通过来。

在两个墓道交汇处一缕光线自头顶射在地上,这美好的光线给我增加了一些无形的力量,向北挪了几步,是一口竖井从冢顶直通进来,与传说中的盗洞十分相似,难不成以前还有人敢在关爷的头上动土?

转向墓室的另一边,也就是自南向北的墓道的东侧另有一墓室,在相连的甬道上还有一孔放灯或是摆放其他物品小龛,毫无疑问龛里肯定空无一物。

由此即进到冢的东半边,这边是一座圆顶墓室,直径约4米,墓顶为砖砌,四壁是土墙,南半边已经坍塌,仅剩北半边墓顶,坍塌的部分可以看到上面所剩的土层已经很薄了,过几年再遇几场大雨怕是要彻底坍塌了。

还未坍塌的这半边墓室内墙壁上抹有混着麦秸的土层,类似传统的农家土墙,这肯定是近代涂抹上,并有经过火烤的痕迹。

至此,整个大冢内情况基本呈现,对比东、西两边的墓砖,西半边墓道内的砖很新肯定是近代之物,东半边已经坍塌的墓室内的砖明显老旧,岁月痕迹明显,但是否为汉代的砖,这方面当时没有搬一块研究研究,现在不能做任何定论。

来到村里与附近村民聊天,说是此冢近代确实当做砖窑用过,西边的新砖可能是后修砌的,顶部的竖井估计是烟道。所以目前所看到的两座墓室,也可能是后来所修建的,但再次强调一下,东边坍塌部位的砖肯定不是近代之物。

村里的人还介绍说,早些年墓门还在,雕刻十分精美,还有其他不少石制品,比如供桌等,但这些在近代的一次特大洪水时一部分石制品为了抗洪填了河道或当做修大堤的材料全埋在或扔在临近的洛河里了,其他剩余的后来也不知去向了。同时这座冢由于紧邻洛河,历史上属于易受水灾的地方,所以冢的原貌及地势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这方面看来是难以还原旧貌了。

在洛阳偃师商城博物馆还藏有一块民国二十三年立在冢前的一块碑,碑文的主要意思就是证明这里是真正的关冢。

洛阳市著名学者刘彦卿先生的《洛阳夹河滩史话》一书中对关公冢历史描述十分详细,但关于关王庙的记述与现在庙内的碑记略有差异。以下为四段书摘:

在嘉靖皇帝下旨大修关帝庙时,祖籍关庄村的郝太监,在朝内很得宠,皇帝就由他奉旨回乡大修关帝庙,他私心作怪,怕把庙修在关庄村,文武百官进香朝拜会成为村里的一大负担。于是,他就假公济私,移花接木地把现洛阳城南20里的鲍将军墓修成了关陵。历史错案就这样由郝太监这个小人物一手造成了……当时的洛阳知县陈大有,面对奉旨行事的郝太监,他一个七品芝麻官那敢吱声。事后,他就以关帝托梦,言说真正的关帝墓在偃师市关庄为由,又牵头在关庄修了一座关王庙,并亲手题写了匾额。

根据朱正明(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关公圣迹》记载“明嘉靖年间,墓前曾立有一通石碑,上书‘汉寿亭侯武安王协天护国大将军关帝之墓’。”据考证,1955年秋洛阳发大水,关帝墓附近出现险情,上级来人组织防汛,急需大量石料,当时对关帝冢不十分重视,就把这通石碑当作普通石块扔进洛河急流之中去阻挡洪水了。

1979年,因一场暴雨致使关羽冢墓地塌陷,于是洛阳市文物考古队前来进行查看,没有发现墓志,据当年组织挖掘墓室的许姓队长介绍,关帝墓曾被人盗过,因墓的石门半开,门旁边有具人骨,估计是宝物盗出后,上边的人为了独吞,就把同伙埋在下边了……特别令人吃惊的是,确确实实在墓室只发现了一颗人头骨,应该是关羽的头颅。当时,在场围观的群众有数百人,人头骨及文物均被许队长带走了,目前该头颅下落不明。

而现在洛阳关林的关陵,在新中国成立前也曾塌陷过,洛阳地区著名的民主人士王飞庭(白马寺翟泉人曾担任洛阳县副县长,是有名的文物通)进去看过,里边有碑, 是东汉一鲍姓大将军墓。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关公首级到底安葬于洛阳何处,暂以官方发布为准。在此非常敬佩民间人士和学者对待这些历史遗迹执着认真地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传播好洛阳璀璨的悠久历史。

总之,不管此处是不是关公冢,反正关公的头颅肯定在洛阳,洛阳只要把古迹都好好保护起来,这样肯定能让关公安心头枕洛阳好好护佑一方百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