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吉利区为何会飞到黄河北岸,而且还被孟津县隔开?

洛阳,这个久负盛名的城市,在我们五千年文明史中曾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十数个朝代都定都洛阳。如果翻开如今洛阳市的区划地图,你可能会很惊奇地发现:洛阳市的6个区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区—吉利区,“飞”到了黄河北岸,而且和洛阳其他市区之间还隔着孟津县。这是怎么回事呢?

​正常情况下,不管是省一级的还是以下级别的行政区划一般遵循山川形变的原则,以山川河流为界而划分。洛阳市和他北面的济源市、焦作市大体上是以黄河为界的,但是像洛阳市吉利区这种就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了。如果从地级市洛阳市的整体来看,吉利区孤零零地坐落在黄河北岸;如果仅从洛阳市一城六区的范围来看,吉利区和其它区之间被孟津县隔开了,很明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地”,吉利区是洛阳市(非地级市概念)的一块飞地区。

​吉利区位于洛阳北部黄河的北岸,北依太行,南濒黄河,距洛阳市中心约35公里。吉利区和济源市以及焦作市孟州市接壤,面积不大只有约80平方公里,人口约7万人,相当于一个小镇的规模。

吉利区,这个名字很吉利,也比较新,它的古称叫“河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因其位于黄河以北,故称“河阳”。河阳承东启西, 连南贯北,在古代可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熟悉历史的朋友看到与吉利区隔河相望的孟津县,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个重要的地名:孟津渡。没错,这是黄河出三门峡以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古代建都洛阳的王朝,北面有黄河天险作为屏障,孟津关是拱卫都城洛阳的重中之重,无不重兵防守。而对岸的河阳自然也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敌对势力若想从黄河以北入洛阳,河阳是绕不开的选择。

​武王伐纣,会同诸侯联军就是这里的渡口北渡黄河,直捣朝歌。因其重要性,春秋战国时为各国争夺对象,最初属郑国,后被晋国吞下,三家分晋后,归属魏国。南北朝之东魏孝静帝元年,在河阳南面黄河中的沙洲上筑中潬城(亦作中潭城),黄河南岸修筑南城,加上河北岸的北中城(北魏时筑),此三城被称为“河阳三城”,是戍守京都洛阳的战略要地,有重兵驻守。明朝时,河阳始废,归属孟县(今孟州市)。

​如今的吉利区是1982年才成立的一个新区,它的出现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1978年成立吉利工程指挥部,筹建河南炼油厂(今洛阳石化总厂)。当时从孟县划出吉利公社以及从济源划出的坡头公社的七个大队,由工程指挥部领导,政企合一,又归洛阳市管辖。1982年,依托炼油厂的吉利区正式成立,其管辖的炼油厂是当时我国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吉利区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既然吉利区建立时隶属于洛阳,自然是被当作香饽饽,断然没有弃之不要之理,尽管它远在黄河北岸。

​如今的吉利区更是依托洛阳石化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化工生产体系。洛阳石化也成为中石化在河南唯一的一家炼化一体化生产企业。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