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武汉8平方米旧书店,这家宝藏书店7年留住一批爱书人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8日讯(记者万建辉)  4月22日到2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六集纪录片《书店,遇见你》,展示了北京、深圳、武汉等5座城市的6家书店。其中武汉又合书舍这一集,拍摄者遇见许多痴迷的读者,也遇见许多意想不到的人生故事。纪录片吸引了众多观众关注这家书店,更多人慕名而来。

又合书舍门口。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南京先锋书店

创始人钱小华来此淘书

又合书舍位于珞珈山南麓的武汉大学南三区,店门朝南,门口是武昌八一路。这是一家营业面积仅有8平方米的旧书店。仔细找,在一排店铺门面中能辨别出它来,店门口有盆栽绿植,门上方有黑底蓝色小篆体“又合书舍”招牌,进门即是一面摆满书的书架,如同屏风将书店隔成里外两个空间。进到里间,灯光下,可以看到满墙的旧书,还有铜版画、小雕塑、旧钟表、旧家具、吊篮、鲜花等。

书店外间的盆栽。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央视纪录片令许多读者慕名造访。4月27日上午,记者在店内见到女店主肖南时,她正接待几名读者。来自武昌南湖的退休媒体人郭小兵带着儿子来到店里,他说喜欢考古、甲骨文文字研究、古典文学方面的书,旧书网上都买得到,他平时还是爱逛旧书店。看了央视纪录片,他百度到又合书舍地址,来一探究竟。老人告诉记者,一进来,就感觉到这里的怀旧气息,书香四溢,有很好的体验,是他喜欢的那种特色书店。父子离开前选定了两本书。

一位戴黑色口罩的中年读者,买了几本少见的旧版外国文学及诗歌,价格接近500元。他说感觉这家旧书店像一个袖珍博物馆,处处都有历史的痕迹,还可以看到书以外的世界。这里每一本旧书,每一处装饰,都可以看到店主倾注的心血,看出读者的需求。这里被打造成了一些读者朝圣的地方。肖南说,记者遇见的是南京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今年2月他已来过又合书舍一次。

书店成为店主生活的一部分

肖南告诉记者,如今旧书店多转移到网上了,她谈不上是坚持,只因为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她和丈夫都爱书,她毕业后上过几年班才开书店,丈夫毕业直接和她一起开书店了,书店至今已开了7年,开始一些年不赢利,靠找朋友借钱、家里补贴挺过来。因为喜欢,他们把书店当成自己的家。即便有时顾客稀少,也不用太过焦虑。随着附近大学老师来买旧书多起来,他们书的选品根据读者的口味需求讲究起来,这样就赢得了更多回头客。

书店老板肖南在为购书读者包书。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央视拍摄团队在书店蹲守7天,拍到了一些老顾客。其中的公交司机,因为站点在书店门口,出车之余,都来书店淘书,前几天还买了一本《齐白石印章》,常买盆景方面的书。拍摄团队到司机家里拍摄,拍到了需要司机照顾的中风的父亲,拍到了司机钟情的盆栽,精心修剪换盆可以花去4个小时,司机说可以忘我投入。包括在家听古典音乐,这个爱好也是先在书店里听到古典音乐培养起来的。

肖南说,有些读者就喜欢旧书,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版本,这些旧书纸张泛黄,但装帧古朴素雅,有些读者冲着当年的译者的翻译经典。

开店也为自己能从书中汲取营养

肖南告诉记者,其实像今天上午这样人很多,她很烦的。开书店初衷,是能养活自己,同时能从书里汲取养分。人太多了,她没法静下心来看书,所以书店将来最多扩大一倍,再大了影响生活质量。

慕名而来的读者。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店里的书,从网上淘来,从外面收购进来,都经过精挑细选,每本至少都会看目录、序言、后记,对自己胃口的书,会细看内容,读书也是自己的日常。读者要买的书,如果自己感兴趣,会抓紧时间抢读一下。购进的旧书,要消毒、打磨、套封皮。丈夫说,为什么没人开这么一家书店让他去逛。

【编辑:郑晓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