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全是干货!员工跳槽怎么办?来看刘备是如何绑定诸葛亮的?

日期: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收集编辑:国家人文历史

 文|瀛洲海客

在后人眼中,刘备与诸葛亮无疑是君臣相知的典范。“臣主同心,鱼水为譬”不仅是唐代名臣虞世南对他们的高度评价,亦是后世君臣相处的一种理想。

在传统的人际关系中,难以创造出与他人共享的利益,就很难被别人接纳。恰如寄寓荆州多年的刘备,英雄之志渐消,困居一地,无所作为。这样的刘备,显然对诸葛亮没有多大吸引力。

但故事的最后,刘备还是请出了诸葛亮,并与他成就了一番君臣佳话。那么,刘备究竟是通过什么手段才拉拢到诸葛亮,并保证他一直不跳槽的呢?

基础手段:关系的构建

早在两人见面前,刘备就对诸葛亮有了初步认识。司马徽与徐庶的连番举荐,令刘备尚未见到诸葛亮,便已对他生出了敬重之意(按,司马徽举荐诸葛亮首见于习凿齿《襄阳耆旧记》,非小说杜撰)。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三顾茅庐”。关于这一事件的真实性,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予以确认: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说的很清楚,他本是一耕夫,刘备不嫌弃他没有官身,三顾茅庐向他请教,“由是感激”。自此跟随刘备左右,为其出使江东,促成孙刘联盟。刘备的态度无疑是真诚的,这大抵是他能让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对他忠心耿耿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为人称道的是,几乎每个接触过刘备的人,就算他们最终没有效忠刘备,也都不曾在人后对其进行贬低。诸如徐庶、田豫、袁涣、黄权,皆是如此。

据《三国志》卷11《袁涣传》记载:“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袁涣在仕魏后,仍不愿羞辱、嘲讽刘备,可见刘备收拢人心的本领的确高超。那么,刘备具体是怎样做的呢?对此,史书中着墨不多,但通过他与关羽、张飞、赵云的相处,大概能窥见一二。

据《三国志》卷36《关羽传》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又据《三国志》卷36《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记载:“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同吃同住,似乎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正是刘备管理的高明之处——通过构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将异姓将领纳入到自己的亲属范畴之内,使他们对刘备拥有归属感与信任感。在“乡党”还被人深切认同的东汉社会,刘备此举,与刘邦团结萧何、樊哙、夏侯婴等沛县功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东汉名士尚游侠,袁绍、袁术、曹操、孙策、刘备、公孙瓒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有过类似表现。古老的英雄传说尚未远去,年少热血的青年,向往着这种快意恩仇、自由潇洒的生活,故而多有任侠精神。他们之间的结交,也是少年意气,以任侠精神为基础。刘邦能以任侠与乡党组织起一个“沛人集团”,颇有“高祖之风”的刘备自然也可以。

据《三国志》卷32《先主传》记载:“(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如何用这个关系的构建,来看待刘备与诸葛亮呢?适用于关羽、张飞的“乡党”显然在这里并不适用,但他们二者也有共同之处:都是流寓之士。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沂南县)人,因战乱举家随叔父迁至荆州,“躬耕于南阳”。刘备则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在“争盟淮隅”失败后,辗转来到荆州。可见刘备与诸葛亮虽然不是乡党,但由于“乡党”的排外性,他们之间也更容易走到一起。当然,这并非是二人相知的主要原因。

汉代“任侠”关系的建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拥有一致的理想与目标。因为向往快意恩仇的潇洒生活,他们在乱世到来之际聚集在一起,希望如高帝刘邦和他的同乡一样,将来有一番作为。诸葛亮未必崇尚游侠,可他心有大志,“自比于管仲、乐毅”,希望能遇到一位明主,辅佐他建功立业。正如孙策打动了张纮,刘备同样以真诚态度,赢得了诸葛亮的认同。隆中对策,二人推心置腹,确立“三分天下”的宏图大计,因为这个一致的理想,这对君臣总算走到了一起。


据《三国志》卷32《先主传》记载:“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

又据《古今刀剑录》记载:“蜀主刘备以章武元年岁次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剑,各长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一与太子禅,一与梁王理,一与鲁王永,一与诸葛亮,一与关羽,一与张飞,一与赵云。并是亮书,皆作风角处所,有令称。”

从这两段材料,足见诸葛亮颇受刘备重视。关羽、张飞是刘备创业之初就跟随在身边的,一起创业,相当于持有相当多原始股。而赵云虽然因为给兄长守孝,中间离开了数年,但他也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将领。唯有诸葛亮,却是后来居上,在应聘到刘备集团之后备受重视,常与关、张、赵等人一起参与刘备的重要军事行动。换言之,在刘备构建的亲密关系圈子中,诸葛亮早已超越其他人,位于其中的核心圈层。


进阶手段:名利的绑定

士为知己者死,刘备对诸葛亮的礼遇,二人彼此之间亲密关系的构建,当是确保诸葛亮不会轻易跳槽的关键因素。需要补充的是,刘备在中原时,曾与各路名士打交道,渐渐熟悉了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东汉名士,向来重名节而轻生死,所以刘备日后与属下相处时,还经常采用“策名委质”(一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礼仪,见下文详解)这一手段,用“名义”来加深君臣关系。

据《三国志》卷32《先主传》记载:“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

据《三国志》卷36《黄忠传》记载:“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据《三国志》卷40《刘封传》注引《魏略》载(孟)达辞先主表曰:“臣委质已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于君乎!”

据《三国志》卷45《杨戏传》引杨戏《季汉辅臣赞》曰:“翼侯良谋,料世兴衰,委质于主,是训是谘,暂思经算,睹事知机。——赞法孝直”

据《太平御览》卷447引张辅《名士优劣论》记载:“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玄德无强盛之势,而令委质;张飞、关羽皆人杰也,服而使之。”

诸葛亮、法正、孟达、黄忠等人都曾向刘备“委质”。所谓“委质”,完整的说法应是“策名委质”。 这是一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礼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怀公继位后,下令让狐突召回他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可狐突认为儿子既然已向公子重耳策名纳质,便需牢牢恪守忠义,不得背叛,所以拒绝晋怀公的要求,最终为后者所杀。臣子向君奉上名册,并奉上能证明自己诚信的“质”,即“策名委质”。


那时,“质”不一定要人来充任,还可以是珍贵物品,但无论有多珍贵,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都远不如名节重要。东汉世人好“养名”,尤重声誉,故“策名委质”这种礼仪依然是时人见证主从关系的主要方式。

据《三国志》卷52《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孙权语:《江表传》载孙权语: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诸葛瑾)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此言足贯神明。”

诸葛亮来吴时,孙权打算让他的长兄诸葛瑾出面,劝说诸葛亮留下。这似乎是晋怀公与狐突“故事”的重现。结果可想而知,诸葛瑾替诸葛亮婉拒了孙权,给出的理由就是:诸葛亮已“委质”于刘备,断然不会随便舍刘备离去。在当时,名节是士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诸葛亮既然与刘备缔结了君臣关系,那么他一旦毫无理由地选择“跳槽”,势必会招致士人攻讦,更不会留下千古清名。当然,以诸葛亮的志向,他也断然不会这么做,因为只有在刘备麾下,他才能充分发挥才学,实现理想。

真诚的确可以吸引到人,但被吸引的人,也同样可以被其他人的真诚吸引走。曹操在劝降太史慈、诸葛亮时,也十分真诚。他给太史慈送过当归,还向诸葛亮送过鸡舌香(此事有待商榷,《香乘》史源疑有误),但后两者依然坚定选择了孙策与刘备。这不仅仅是因为君臣关系与名义对他的制约,同样也有一些现实性的因素。

正如关羽弃曹操归刘备。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关羽留在曹营,不过是锦上添花;但他重归刘备,却是雪中送炭。而诸葛亮的归附对刘备而言,同样是“雪中送炭”。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诸葛亮在首次北伐(227)效忠刘备“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推知他出山辅佐刘备的时间大概在建安十二年(207)。这是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距离刘表去世不到一年。长子刘琦与幼子刘琮的继承人之争虽已落下帷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看到蔡氏、蒯氏继续掌权。而在一年之后,刘表病逝,蔡瑁、蒯越等人力主降曹,更迫使一部分不愿归曹的士人决定抗争。

这些人与刘备之间的纽带,就是诸葛亮。后者虽是外来士人,却早已声名鹊起,成了远近闻名的“卧龙”。诸葛亮与他身后的名士们,就一直与荆州的统治者——刘表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尽管他们在地方上颇具影响力,但毕竟不是利益既得者,仍是刘备可以拉拢的对象。此外,如东汉官员王粲所说:“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许多流寓士人(在异乡日久而定居),在被刘表兴办学校、发扬经学的行为吸引来到荆州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当诸葛亮投奔刘备后,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


可以说,诸葛亮就是荆襄士人的代表,就业风向标一般的存在,刘备自然万分重视,给予他很高的待遇。刘备定江南四郡后,诸葛亮为其“足兵足食”,待刘备入蜀后,诸葛亮依然奉命“董督南三郡诸事”。诚然,诸葛亮负责的是后勤,但他的职权与范围,却又不仅仅是后勤。因为在荆州大本营中,他是极少数与刘备单线联系之人,即便他后来到了益州,亦是如此。

据《三国志》卷41《杨洪传》记载:“(杨洪)为蜀部从事。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

诸葛亮所做之事与他在荆州时似乎没多大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在荆州已被刘备授予“董督南三郡诸”之权,所以他对荆州的管理自然合情合理。然而,刘备定蜀后,诸葛亮虽然没有直接任益州属官,可他仍然能表奏杨洪赞领蜀郡太守,说明他对益州诸事有直接管理权。而且从刘备与诸葛亮互相所发的文书看,刘备的命令是先到诸葛亮这里,再被后者传达到蜀地。由此可见,诸葛亮与刘备配合十分默契,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刘备在称帝之后,会重设丞相一职交予诸葛亮;甚至在张飞遇刺后,诸葛亮还担任了司隶校尉(古代监察官职),并作为托孤大臣,继续为刘禅效力。

刘备不仅将自己的继承人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还把整个蜀汉政权托付给了他。正如刘禅后来所说:“政由葛氏,祭由寡人。”诸葛亮在蜀汉,是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同时具有开府治事之权,又假节钺,有便宜从事之能,除了祭天需要皇帝本人亲自到场,其他事务尽在诸葛亮之手。如此一来,他又如何会跳槽?


参考文献:

《三国志》



相关阅读

  • 荆州市中医医院召开医院战略发展研讨会

  • 2023年12月29日,荆州市中医医院召开医院战略发展研讨会,旨在为更好地科学谋划医院发展大计,集思广益,进一步推动医院向更高层次发展。院领导、中层干部、职能科室工作人员、临床
  • 荆州一医:智慧赋能 “联”体“连”心

  • 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大岩咀卫生院,10余位来自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荆州一医”)的松滋籍医学专家组团义诊,为家乡父老乡亲送来健康和关爱。他们还深入各病区开展教学查
  • 振兴路上牧歌扬|智能化养殖 小鸡蛋做成大产业

  • 通过产业链建设,荆州市获批国家禽蛋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为引导行业向绿色高效转型升级,推动禽蛋产业跨越发展,荆州市推广高密度、小区化、全进全出的先进饲养模式,将小鸡蛋做成了富
  • 荆州市红军宿舍纪念馆开馆

  • 近日,沙市区胜利街道永红社区举行了荆州市红军宿舍纪念馆开馆仪式,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观。荆州市红军宿舍纪念馆位于永红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二楼,原址红军宿舍于1966年建成,至
  • 元旦假期,湖北省冰雪温泉特色旅游受青睐

  • 长江网讯(记者王允祺 通讯员鄂文旅)2024年元旦小长假,湖北全省天气晴好,文旅市场态势良好,冰雪温泉、乡村民俗、文博场馆成为假期出行热点,跨年游园、沉浸式体验、夜间文娱休闲等
  • 湖北荆州全面启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

  • 1月1日起,湖北省荆州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全面启动,全市4700余名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将深入企业、商户,开展数据采集登记。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对
  • 评论 | 收圆满之官 续“荆”彩新篇

  • 近日召开的荆州市领导双月项目述职暨2024年1、2月份重点工作安排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收好官、谋好局、起好步,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年伊始,正处于承前启

热门文章

  • 三国真相:赵云其实不算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

最新文章

  • 一起来看2024元旦假期亮眼“成绩单”

  • 元旦假期中,大街小巷“烟火气”升腾,持续涌动的消费热情也不断刷新各项数据。据银联商务数据显示,2023年12月30日-31日,江苏文旅消费额达50.98亿元,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6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