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官场为何“不问年龄”和“虚报岁数”

日期: 来源:摘果学堂收集编辑:年龄

在现代社会,在社交场所冒昧向女士询问年龄是不礼貌的,是社交中的禁忌。可是你可知道在中国古代,向官员打探年龄同样也是禁忌。这种习惯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官场禁忌的由来。

说到这种禁忌,其实并非一开始就有。比如赵国的甘罗,12岁便官拜上卿。可见,在春秋战国时年龄制度并不是十分严格。可到汉武帝时,官场包庇之风盛行,官员们任人唯亲,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官员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为防止这种事情,当时国家定下规定:年龄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这样规定的道理是孔子曾说过:‘四十不惑。《礼记》只面也称:四十曰强,而仕。所以定了40岁这个限制。

汉代为官的方式是推举制度,当然这也是当时条件决定的。在当时这个制度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理论上在为官上可以人人平等,有能力就可以被破格提拔,但其弊端,就是官员相互勾结,互相推荐亲信,结党营私。年龄一限制,这种推荐“官二代”的手段应该可以减少了吧,但当时很多事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当官要到40岁,把年龄改成40岁不就可以照样为官吗?从此官员们纷纷制造假年龄,互相不问年龄也就开始成了习惯。

到了唐朝,又发布了新规定:“凡人三十始可出身,四十乃得从事。”官员的年龄再次被列入规章制度之中。所谓“出身”,是指做官的资格。要想做官,要经过一层一层的考核,这期间的过程很漫长,通常过个三五年、七八年都很正常,例如韩愈25岁及第,到正式被授予官职时已经到了35岁。

同样为了应对政策,许多人又开始想对策了。比如当时在唐代科举中,有为早期教育设置的童子科,童子科考试相对简单,只考一些基本入门的知识点,当通过童子科考试后,成年后便有入任的机会了。这样童子科考试成为入仕的捷径。因此许多大龄男子便冒充孩童,虚报年龄,只求能够通过此捷径,走入仕途,不用再去白费那好几年的时光。但当时举童子的年龄多限制在10岁以下,在这样条件下,很多超龄才子“装嫩”的难度就有些大了。

宋代初,又有新的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够一定次数,年满60却依然没能够中第的人,可以从宽赐予官职,当时称之为“特奏名”或“恩科”。很多才学平庸,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人希望早日做官,便谎报年龄,将自己的年纪说大,这样就可以及早为官。

《儒林外史》里有这么一段范进的自白:“童生20岁应考,如今考过20余次……”这么一算范进至少已经年过半百,但他却对外却说自己只有三十几岁……总之在古代官场中,很多官员的年纪随着政策是忽大忽小,这样打探年龄成为禁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相关阅读

  • 放假算是让老祖宗们“玩”明白了

  • 2023年的第一个假期——元旦,不知道小伙伴们准备怎么过,是在家养精蓄锐,还是久违的出去玩了呢,其实这些看似约定俗成的假期背后也暗藏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 暴露年龄的电影

  • #说出一个电影名,足以暴露你年龄#1.野鹅敢死队——最后一人没能爬上飞机的那一幕耿耿于怀了很久。2.地心游记——吓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再也不看“恐怖片”了。3.高山下的花环—
  • 清朝各品官员帽子上的”顶珠“ 都很有来头!

  • 封建社会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等级制度明显,在封建社会里,如明、清,官员分为九个等级(九品为最小,常说“九品芝麻官”来形容官小),而每个等级的官的官服都不同,判

热门文章

  • 三国真相:赵云其实不算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
  • 来了解一下8个常见的日本姓氏背后的涵义吧!

  • 姓氏在日本文化里是十分独特而有趣的一部分。你知道日本常见的大众姓氏其实是19世纪后期才陆续出现的吗?另外这些姓氏的背后都透露出日本文化中宗教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如果

最新文章

  • 莱阳市扎实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专项整治

  • 为贯彻落实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精神,深刻吸取烟花爆竹事故教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经营烟花爆竹行为,进一步强化烟花爆竹旺季安全监管,12月23日以来莱阳市在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