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余世存:老子那么智慧,为什么要反智呢?

日期: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收集编辑:老子

反智的人生

说起老子的《道德经》,很多人以为老子在其中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反智。不仅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轻学人把老子归为“反智”一派大加嘲笑或批评,就是一些思想史家也作如此观,如余英时先生说,“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事实上他的重点却在‘无不为’,不过托之于‘无为’的外貌而已。故道家的反智论影响及于政治,必须以老子为始作俑者。”“我曾指出《老子》书中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属于反智的阵营;而这种反智成份的具体表现便是权谋化。”……我们普通读者读老子,也常常困惑于老子天下第一,老子绝顶聪明,却又那样明确地表示要“绝圣弃智”。

老子真的反智吗?

看老子的教诲,似乎真的如此,“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绝仁弃智,民利百倍。”“民多智慧,而邪事滋起。”“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那么智慧,为什么要反智呢?老子真的反对他拥有的智慧吗?我们需要这样想问题,而不是如余英时那样从表面的字句中去推论出老子是一个权谋者和独裁者,“老子在此是公开地主张‘愚民’,因为他深切地了解,人民一旦有了充份的知识就没办法控制了。老子的‘圣人’要人民‘实其腹’、‘强其骨’,这确是很聪明的,因为肚子填不饱必将挺而走险,而体格不健康则不能去打仗或劳动。但是‘圣人’却决不许人民有自由的思想(‘虚其心’)和坚定的意志(‘弱其志’),因为有了这两样精神的武器,人民便不会轻易地奉行‘圣人’所订下的政策或路线了。”余英时的老子观有相当的普遍性,即断章取义,为己所用。

要知道,老子绝非矛盾得人格分裂,孔子称道过,“老子犹龙。”“圣人”在老子笔下也绝非如余英时推论出的是一个独裁者,相反是一个“功成而弗居”的德者。只要看看《道德经》中有关圣人的表述就清楚,“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关于老子反智的矛盾、困惑甚至不需要从老子的言论中寻找答案,只要我们反求诸己,我们就能明白老子的“反智”并非反对“智慧”。只要看看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技术、工具充斥日用,一方面是大量的修行、养生言论,是相互提醒告诫要“安顿”、“平安”、“静好”等等的智慧,我们就大体明白老子的反智并非指智慧。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到,老子对知、智、明三个字的用法是有区别。老子的“知”,一般指“了解”、“知道”,这不是他所要否定的。老子否定的知,是人的欲念。所谓“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里的“智”,正是老子强烈质疑和反对的,他是指“以知识为工具而行诈伪之事”的“巧智”,是我们常说的耍小聪明。至于智慧,老子一般用“明”来表示,是体“道”知“常”的最高智慧。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老子的“愚”,并非愚昧,而是朴实无华的意思。

为老子“反智”正名,对我们普通人也有重要的意义。这让我们更加明白,以老子的智慧,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感同身受,他跟我们一样反对独裁者、专横者的自作聪明。我们应该把加诸老子身上的阴谋色彩去掉,恰恰相反,老子是反对阴谋、权术的,老子要求的,是真正的智慧。

甚至智慧,在我们文化里未必是一个好的人生品质。从孔子开始,中国人都喜欢笨一些老实一些的人。孔子弟子多多,但他最喜欢老实的颜回。我曾经说“活到今天,越来越理解孔子的人生,其中尤其理解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人们都太聪明了,因此张狂、投机、势利,追求一夜暴发,三五年有成,或毕其功于一役。我多次告诫自己和身边的年轻朋友,要笨一些,勤奋一些,要做足笨工夫。”这其实也是对老子“反智”的极好解释。当然,苏东坡、郑板桥更沉痛地说过,“难得糊涂。”

诗人穆旦晚年有《智慧之歌》:“但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咒诅它每一片叶的滋长。”这样的诗文同样是沉痛的。

因此,我们的人生之路有很多选择,维特根斯坦曾说,希望自己既明智又好。可见,西方思想家也注意到,智慧不一定就是好的。

至于老子的“反智”,我后来更发现,老子对一般智慧确实看不大起。从天地四时四方之学来说,跟孔子克己复礼归仁不同,老子是绝仁弃智的。我们说过,仁属于东方之学、春天之学;礼属于南方之学、夏天之学;智属于北方之学、冬天之学……孔子希望走向活泼泼的春天夏天,老子则放弃一时一地的归属,他希望的是归于道,归于圆满。

这也是现代人念兹在兹的,人是目的。人生不应该过成“类人孩”,不应该过成“书斋”的科学家或知识分子,不应该过成官家商家,不应该过成虚无的中年人或阴谋的老人……因为一个孩子还不是一个人,一个科学家、大师和知识分子还不是一个人,一个官家商家还不是一个人,权谋、虚无还不是人……人实际上是你,是我,是那个为遥远的全称之你所完全映照的我。

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选自余世存《微观国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子:闲散地生活,才能收获。

孔子:把学习跟人生相结合,学习是人生至上的价值。

庄子:人生之中总有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而只能取消的。

墨子:做一个普通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易经》:读易经,是对我们自身感觉心智的锻炼。

《礼记》:人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宝藏;人要修行,实践;人要逍遥游于社会自然中,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面对这些每个人不可不解的生命课题,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生命的沉淀。

那些自发的、灵动的、美好的东西,不应该从现代人的生命里消失。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已出版的主要作品:《立人三部曲》《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东方圣典》(主编)等。

相关阅读

  • 关于荀子移风易俗思想的探析-徐开成

  • 关于荀子移风易俗思想的探析作为儒家思想家,荀子尊循孔子“移风易俗”的思想,积极进行充分诠释,并在社会治理中进行践行,他提出的许多丰富的理念,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时至今日仍
  • 天等: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 天等讯 2022年以来,天等县通过完善体制、增强投入、拓宽载体,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赋能县域治理现代化,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城市
  • “智能管家”让养老服务更聪明

  • “家里有了‘智能管家’,帮助太大了!”走进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春潮花园,68岁的居民钱洁云的家有些特别:门口装有红外感应器,只要探测到家里两天没人出门,会立即通知社区人
  • 孔子博物馆将于1月10日恢复开放

  • 济宁新闻网讯 1月6日,记者从孔子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了解到,孔子博物馆自1月10日(周二)起恢复正常开放,开放时间为9:00—17:00(16: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 乌鲁木齐市超150万户家庭具备千兆接入能力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范琼燕报道)1月6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目前,乌鲁木齐市具备千兆接入能力的家庭数超过150万户,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5%。  2022
  • 新会区2022年新增智慧停车泊位5048个

  •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停车难问题日渐突出。为了缓解这一难题,新会把“全区新增智慧停车位5000个”作为新会区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深入推进

热门文章

  • 三国真相:赵云其实不算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
  • 来了解一下8个常见的日本姓氏背后的涵义吧!

  • 姓氏在日本文化里是十分独特而有趣的一部分。你知道日本常见的大众姓氏其实是19世纪后期才陆续出现的吗?另外这些姓氏的背后都透露出日本文化中宗教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如果

最新文章

  • 一举三得!石首打糍粑也流行“+”

  • 传统内容贴上时尚标签,也能让人眼前一亮。传统民俗活动打糍粑,带上一个尾巴“+”不仅听上去很时尚,还能与“幸福生活 共同缔造”主题结合起来,创新基层工作思路。1月7日,石首市团
  • 散文|古画之中你是谁

  • 文/王太生古画,前世的烟火风情图,虽是纸页泛黄,时光斑驳,却同样映照着热气腾腾的生活。一幅《清明上河图》,汴河畔的繁华街市一览无余。我曾在微信上问几个朋友:倘若时间倒流,回到
  • 这个国家暴发霍乱,已致457人死亡!

  • 据央视新闻9日消息,据海地公共卫生和人口部当地时间1月7日发布的报告,在截至2023年1月6日的三个月内,该国已报告1576例霍乱确诊病例和457例死亡病例。海地卫生部门2022年10月初
  • 利好政策渐次落地 多地房贷利率继续下行

  •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