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王羲之书法欣赏——南朝岁月的快意书写

日期: 来源:紫檀的人文讲坛收集编辑:王羲之

汉字由单纯的语言载体上升为书法美学以来,千载之下再也没有人像王羲之这样,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深入到民族文化的肌理之中,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果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那么王羲之的书法就为汉字奠定了美学基础。王羲之一生创作了大量书法,初唐时尚存世“正书五卷十四帖,草书五十八卷二百五十二帖”,及至北宋,仅剩二百四十三帖,到元朝已经找不到一件真迹,今日所见、所论的所谓“王羲之书法”,实际都是后人临摹的“下真迹一等仿品”。

千古行书第一品《兰亭序》

那么多的真迹墨宝去哪儿了?以《兰亭序》为例,王羲之去世后,真迹手卷一直在其后人手中代代相传,传到唐朝初年,王羲之第七世玄孙出家做了和尚,出家人无后,《兰亭序》便传到其徒弟辩才手里珍藏不露,就连酷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都无法见到。看到皇帝因惦记《兰亭序》愁眉不展,大臣萧翼挺身而出,他带上宫里收藏的几件王羲之书法,假扮落魄书生到永欣寺投宿,一来二去与辩才言谈甚欢。时机成熟后,萧翼拿出王羲之真迹故意炫耀,辩才不以为然,取出《兰亭序》与之一较高低。几天后,萧翼趁辩才和尚大醉的时候将其偷走献给太宗,这就是书法史上的著名典故“萧翼赚兰亭”。得到《兰亭序》的唐太宗,不仅生前“卷不离身”,还下旨死后殉葬昭陵,《兰亭序》就这样埋入阴间一去不返。实际上,对王羲之墨迹而言,成为皇帝的殉葬品要算“善终”,更多真迹或焚于战火兵燹,或毁于水蚀虫蛀,或亡于其他种种不得而知的原因,实为文化史上一大憾事。目前得到公认的王羲之书法“古仿本”存世总计不足250幅,分两大类,一类是正规法书,包括《兰亭序》、《黄庭经》、《乐毅论》、《孝女曹娥碑》和《东方朔画像赞》这五卷;另一类是手帖,包括《适得帖》、《远宦帖》、《快雪时晴帖》在内共240多卷。

快雪时晴贴千古行书《兰亭序》

实际上,大名鼎鼎的《兰亭序》不只是仿本,还是一份草稿,里面不止一次出现填字、改字和涂抹痕迹,末尾四行更是明显向左偏斜。这样一卷书法,凭什么成为后世仰望的行书“墨皇”?欣赏王羲之书法的美学内涵,首先要回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行书为东汉刘德升首创,发扬光大者是比他晚一代的钟繇,钟繇的行书尚未彻底摆脱隶书,撇、捺不全,横笔粗长,像一个四肢没有“发育”好的孩子,看上去总觉得缺点什么。而王羲之的《兰亭序》,沉下心来仔细端详,会发现每个字的体态都很方正,不外凸,也不内敛,一个挨一个大大方方摆在纸上,称得上“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再成行观看,每行都略微向右下侧倚,而这种“侧倚”现象根本不是单行垂直度的问题,全靠字体的书写造成我们视觉上的偏差,这就是书法家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气势!所谓书法的气势,是指书写者运笔的“气”和藏在笔墨之间的“势”,书写者的功力达到什么境界,写出来的字就有什么样的气势,王羲之写这篇书法的时候,一边遣词造句写文章,一边运笔挥毫写书法,两者都是“即兴而作”,难度系数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能把行书写得“英气绝伦,妙节孤峙”,堪用“气势撼人”来形容。在书写上,《兰亭序》字字之间都有起转承合的应带,以“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行为例,全行十一个字,第一字“观”、第六字“俯”、第九字“类”、第十一字“盛”的字体比其他都大,给人一种大小间错、疏朗有致的舒适感;“宇”的最后一笔不向左上提,而向左下捺,恰恰与下面“宙”字的帽“点”连成一个笔势;“俯”字因为“广”字头的一“横”有些不到位,罩不住下面的“付”,便将“寸”故意写得夸张,以稳住整个字的重心。在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第二行“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里,如果按照行书的规矩,第一个字“于”不仅应该写繁体“於”,干钩“于”的钩子也应该向上挑,而不是向下撇,向下撇的用意是去救下面的“会”字;明眼人还会看出“亭”字的末尾一笔是很不规范的行书笔体“竖弯”,不是标准的“竖提”,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回避上面字体过大、墨迹过重的“兰”字,用这样一记颓笔将读者目光引向下面。

频有哀祸帖

永和九年那个春天,与王羲之共赴兰亭“修禊”的“群贤”多达41人,其中包括谢安、谢万、孙绰、支道林等一时名流,这些人无疑都是书法大行家,正是他们开了抄写、临摹王羲之书法的先河。《兰亭序》一经他们之手传出,立即给南朝的名士、文人圈带来一股春风,一下吹破“钟繇行书”这池旧水,《兰亭序》的行书文体从此被尊为“新体行书”,成为上流阶层和文人士大夫模仿、学习的范本。站在今天的高度细审《兰亭序》,还能看出字里行间已经初显“王草”的端倪,草书写就的虽然只有“以”、“之”、“亦”等,但这寥寥几字,足令“崇尚华美、趋新厌旧”的南朝名士们趋之若鹜。同时,《兰亭序》笔法多变,腕力矫健,气势连贯,创新的同时不弃旧体,飞扬的时候不忘收势,更难得的是,能从字里行间体察到王羲之书写时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的恣意神态,一个个美感十足的墨字仿佛在纸上急急赶路,虽然行色匆匆,却不带奔跑之势,故而没有一个字气喘吁吁——这,也许就是唐太宗赞誉王羲之行书“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的理由所在。当然,王羲之的行书贡献不仅局限于这些感性美学层面,以《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为代表的“王羲之行书”,最大的历史意义在于他一改“汉魏行书”质朴淳厚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雄逸矫健、“丽而不媚“的书写风格,开启了中国书法美学新时代。

姨母帖“手帖”的千里面目

所谓手帖,又叫尺牍、手札,即文人名士间你来我往的书信、便条。就王羲之而言,他那240多卷“手帖”绝大部分是草书,这些手帖中有百十几字的长帖,但更多是一、二十字的短帖。长长短短的手帖,除了书法艺术上的伟大成就,还可以当做南朝上佳的性灵小品文阅读。读透了手帖内容,才能深刻感受王羲之书写时的心情,而心情恰恰最能影响书写者的字迹和风韵,如颜之推所言“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这一点,是鉴赏王羲之草书无法绕过的重要一环。

适得贴

在书法上,王羲之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集大成者,而是开一代先河的大宗师。与创新行书一样,他在草书方面的主要建树也在于“破旧体‘章草’、创新体‘今草’”。与张芝的“章草”相比,王羲之“今草”运笔灵动、恣意放纵,笔势既流畅飘逸,又遒劲通彻,以《淳化阁帖》中最难释文的《适得帖》与《先期帖》为例,首行“适得书知足下问吾”第七行“吴处云何欲行想忘”与第八行“耳过此如命”,每一行几乎都是一笔贯通到底,如果没有前人释文,草书根基稍差的人根本读不懂,甚至分不清字的个数。但在行家眼里,这可是了不得的书写极限!第一行第一字“适”末笔打完卷后,笔势狂泻而下,自“得”至“吾”一气呵成,中间并不停顿,濡墨掭笔的间隙都没有,腕力控笔自如,墨汁分配均匀,没有枯笔和涩笔,单字各个飘逸飞扬,却没有一个字飞出全行的中心线。不止这几行,从上往下看王羲之所有草书,每一行都像是一条小溪,从山颠奔流而下,带着南朝的快意,带着创新的喜悦,也带着喧哗的心绪,从历史深处倾泻过来,激起的水花仿佛溅了我们一身,这种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王羲之还把中国山水画的“留白”技艺运用到草书书写中,他从不把纸写满,每张纸或在开头、或在收尾、或在他认为应该断开的地方留出一处或几处空白,以增强书法的美学内涵。

丧乱贴

王羲之还有一幅很特别的手帖《姨母帖》,从字体上看,应该属于“行楷”,但又残留着浓重的汉隶笔意,可是又找不到隶书明显的“蚕头雁尾”比划,所以很难给它归类。《姨母帖》全文如下:“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其中“顿”、“顷”、“遘”、“情”都有汉隶笔意,但除了“情”字最长一横的“雁尾”比较典型,其余各字也可以看成楷体。《姨母帖》是王羲之接到姨母去世消息后写给姨夫的回信,信中用“哀痛摧剥”形容痛彻骨髓的感受,读来令人断肠。王羲之如此哀恸的原因,是这位去世的姨母正是他早期的书法启蒙老师卫铄卫夫人。“奈何”是王羲之手帖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姨母帖》中是行书,还有很多是草体,如《频有哀祸帖》中的“奈何”、《丧乱帖》中的“奈何”,但无论是行是草,都是王羲之对世事无常的错愕——即使是看破尘世的大名士,在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面前,王羲之也是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平安贴

相关阅读

  • 书法作品鉴赏会 线上讨论更热烈

  • 掌上济宁讯(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高旭慧)1月3日,济宁市任城区观音阁街道后营社区开展“怡情养性 愉悦身心”书法作品鉴赏会,活动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邀请了27位社区居民参与。活动中
  • 江门:书法家挥毫泼墨 手写春联赠市民

  • 春节临近,很多人已经开始选购挥春、年货。今天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联和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主办的“兴侨都文化 育时代新风”——“书写新时代”
  • 迎新春送春联,四川自贡老少“书法家”齐上阵

  • 封面新闻记者 陈章采随着春节临近,四川自贡书法界开始开展了“新春送福送春联”活动。1月6日,自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组织了一场书法家新春送福送春联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 肉食者鄙

  • 天津有个画家叫李津,爱画一些大鱼大肉,画得活色生香,令人馋涎欲滴。前几天他在顺德和美术馆办了个展叫《肉食者不鄙》。这分明要与曹刿论战、与左丘明叫板。
  • 【越·广水】翰墨氤山城 春联送祝福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郑伟)一纸春联贺新年,千家万户情相牵。连日来,应山街道办事处前河社区联合墨缘书院开展“送福送春联”活动,为居民送上红红的新春对联和“福”字。  活
  • 朴德化雨慎终如初

  • 朴德化雨 慎终如初——赵朴初先生的家国情怀及其联墨艺术彭一超赵朴初赵朴初先生(1907-2000),安徽太湖人,1907年11月5日诞生于安庆“四代翰林”之家。曾

热门文章

  • 三国真相:赵云其实不算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
  • 来了解一下8个常见的日本姓氏背后的涵义吧!

  • 姓氏在日本文化里是十分独特而有趣的一部分。你知道日本常见的大众姓氏其实是19世纪后期才陆续出现的吗?另外这些姓氏的背后都透露出日本文化中宗教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如果

最新文章

  • 暖心托管 爱心陪伴:云帆小学有心了!

  • 疫情无情人有情,寒假托管暖人心。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优化调整我市中小学期末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在符合校园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允许有需要的学生到校自习,由学
  • 尼日利亚南部一火车站遇袭多人遭绑架

  •   新华社阿布贾1月8日电(记者郭骏)尼日利亚官员8日证实,一伙武装分子7日晚袭击了尼南部埃多州一个火车站,绑架了32名候车乘客。  埃多州政府发言人8日在埃多州首府贝宁城举
  • 细数赤坎华侨古镇风流人物 爱国爱乡底色浓

  • 赤坎华侨古镇一角。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一座百年华侨古镇,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这里有心系桑梓的爱国华侨,有奋身救国的革命志士,有心怀家国的名人画家,他们在政界、商界、文艺界
  • 高原重升烟火气

  • 周末,记者走进位于西藏拉萨市城关区的万达广场三楼,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儿;万达影城售票大厅滚动播放着《阿凡达2》的场次,前来观影的人正有序进入;各种服饰专卖店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