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宋代名臣包拯在广东肇庆成就一代“包青天”美名

日期: 来源:澎湃新闻网收集编辑:包公

在中国,包拯这个名字可谓妇孺皆知。在宋代,他因整顿吏治、惩治贪官、解除民困而被称为"包青天",后世则敬称他为包公。然而,民间关于包公的故事大都来自河南开封。却很少有人知道包公与广东肇庆也有一段历史渊源。

包拯是北宋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清官。包拯在42岁时做了端州的知州,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而这个端州,也就是今天广东省的肇庆市, 那一年是公元1040年。

在肇庆著名的风景区七星岩,有五百多幅摩崖石刻,这其中有一块宋代的石刻,虽然篇幅很小、而且刻在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地方, 但是所有来七星岩的人都一定要亲眼去看一看它,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石刻呢?

这龙岩洞里面的摩崖石刻很多,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都有,唐宋元明清到现代的都有,其中就有包公的题名石刻。

这幅笔锋清瘦的石刻,只有简单的30个字,记录了嘉庆二年时,身为知州的包拯陪来肇庆考察的两位上级官员同游七星岩的事。石刻中提到了周湛、钱聿、包拯三个人的名字,而且没有落款。那么这究竟是不是包拯的亲笔手迹呢?

根据我们考证有三个理由,第一是在宋代,一般上级官员来到肇庆来到下面视察的时候,如果有当地官员陪同,除非是上级官员主动要题字,否则一般来说都是由当地官员来题名来刻石的。陪同来的官员,一个是周湛,周湛据历史记载,他这个人不喜欢张,到下面巡查时一般都不题字。第二个叫钱聿,他是位武官,也是副手,所以一般也不会。第三个原因就是如果按照当年官职的正式称号,包公的职务是知端州知郡事,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碑刻里面所题的落款是知郡事包拯,这个也跟包拯在端州很多场合都是题这个郡事,从这三方面来看,应该是包拯的真迹了。

周湛、钱聿两位官员来肇庆考察多日,在他们走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包拯就调往京城,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世称包龙图。人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包拯到底在端州做过些什么,让他在这里一鸣惊人、从此开始了飞黄腾达的仕途?

跟随我们,开始在肇庆寻找包拯执政时期的遗迹。

肇庆市图书馆是当年包公建书院的地方,也是我们寻访包公政绩的第一站。包公当年任端州知州的时候,留下来的事迹特别多,历史上文献都有记载,这是道光年间的肇庆府志,里面就记载了包公任端州知州的有关情况。星岩书院,是包拯在端州建的第一座书院。

在《高要县志》中记载着,当年为了解决当地百姓的吃水难问题,包公带领百姓先后打了七眼水井,被后人亲切地称为“包公井”。我们根据文献的记载,来到了肇庆郊区的三联巷。

市民说,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都不叫包公井,叫大头井。根据当地居民的指引,我们在一个建筑工地的角落,找到了被石灰墙围拢的一口包公井。当地的居民告诉我们,由于担心建筑工地落下杂物污染井水,市里派人搭了这间小小的石灰房。由于城市的发展,居民们早已不再喝井水了,这口水井已经闲置了多年,只有井口被井绳多年来勒下的痕迹,依稀还能想象当年的端州百姓在此洗衣打水的情景。

包拯当年在端州建粮仓的地方,这里现在叫做米仓巷,也就是端州百姓为了纪念包公所起的名字,这巷里面还有一口包公井。当年在城里面有五口井,城外有两口井,总共是七口井,在城里面就是只剩下这一口井能保存下来。这口井现在用水泥铸的井沿,还用石板盖了起来,据这里的居民讲,在十多年前,他们饮用的还是这口井的水,世世代代都是饮用包公井的井泉。

但让人有些不能理解的是,肇庆地处西江中游,水力资源丰富,老百姓用水并不困难,为什么包拯当年要在这里挖了这么多口水井呢?

其实包公到端州的时候,刚好是端州瘟疫流行,整个端州变成了一个疫区。包拯来到后,和当地的一位老进士研究利用中草药来治病,但是中草药治病不能把瘟疫治断,只能把它治好。包公想是什么原因使病老是复发,老是好了又病,病了又好。他就发现喝水有问题,就要彻底改变水源。包公就领着端州的百姓挖井。利用井水代替河水,瘟疫就得到了彻底的根除。由于根治了瘟疫,端州当年农业就获得了大丰收。

包拯曾在家乡奉养父母10年,过的是乡居的生活,对农事是相当的熟悉。当时的端州经济上相当落后,包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带了过来,他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这一切使端州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在短短的三年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包拯在端州任知州三年,是他最接近黎民百姓的三年,也是他任地方官政绩最显著的三年,正是由于任职端州期间突出的政绩与口碑,包公随后被调回汴梁开封府,步步升迁,官拜枢密副使,最终成了名动天下的"包青天"。

城区有条河堤就是当年包公在端州任知州的时候带领端州的百姓修筑的。在宋代之前,西江洪水每年都要泛滥,把端州城区城郊的大片农田都淹没了,所以包拯带领百姓修筑了这条堤围。把西江的洪水拦截在以南的这条河道上。河堤的北面开始挖塘来屯田,发展农业生产。我们看到这条堤路现在还在使用,还发挥着它的防洪功能,在1994年我们这里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当时洪水也没有淹没这条堤路。

始建于宋代的端州老城墙,经历代修缮,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当年包拯在端州执政时将府衙从处于低洼地带的城西迁到了现在的披云楼一带,在府衙周围开始营建书院、驿站。

登上披云楼,肇庆有城墙是从黄佑5年也就是公元103年开始建的,当时建起来的时候是土墙,也就是在包拯离开端州的十一年的时间建起来的,过了60年,也就是正和三年,公元1113年开始把土城扩建为砖城,在城墙的最高的地方建了一座披云楼,作为当时的军事指挥点。

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包公府衙的任何痕迹了,只有包拯当年写在府衙中央大厅墙壁上的那首明志诗《书端州君斋壁》,却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包公当年的意气风发: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这首诗是包拯的施政纲领,更是他一生为官的准则。他以毕生时间来实现了自己这个人生宣言。这首诗也是包公一生仅存于史册、流传于后世的惟一诗篇。

在肇庆有个风俗,那就是过年要吃裹蒸。就像北方人要吃饺子一样,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必不可少。裹蒸的形状类似于端午节的粽子,但却是用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肥肉制成的。为了纪念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先人们创造出了粽子。而在肇庆,裹蒸的由来据说与包公密切相关。

包拯因为政绩突出被调往京城,即将离开端州前去赴任了。听到这个消息,当地老百姓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感念包拯一心为民、铁面无私,在端州做了这么多的实事好事,百姓们用家中最宝贵的粮食——糯米、绿豆加上过节才能吃到的猪肉,制作了一种形状好像铁拳的食物,让包拯带着路上吃,这就是裹蒸。人们说,这裹蒸就像包公的铁拳。

一个小小的裹蒸,寄托着端州百姓无尽的思念。包公走了,但千百年来这份思念却延绵不绝、难割难舍。在肇庆,为纪念包公而修的包公祠有两处:一处在城内端州区,一处在城外砚洲岛。

城内的包公祠位于当年包拯到任端州的下船处,由于这里靠近码头,交通方便,包公遂将当时的驿站迁来此处。后来,这里成为人们纪念拜思之处,建起了包公祠。祠堂里长年香火不断。

包公已经离开了将近一千年,但是一说起他曾经在端州的往事,就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人们的记忆是如此清晰,人们的描绘是如此生动。而流传最广的就是“包公不持一砚归”的传说。

宋朝名臣包拯是康定元年,即公元1040年调任端州做知郡事,被称为包公,包青天。正当包公继续为端州人民做更多实事的时候,宋仁宗降下圣旨,调升包拯为殿中丞之职。

包拯3年任满乘船离开肇庆时,船刚驶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顿感跷蹊,立即查问手下人。原来,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并非金银珠宝便收入囊中,包公得知后却坚辞不授,墨砚虽小,但有损我清廉,待我还物于民,请皇天为鉴呀!讲完,包公一扬手,将墨砚掷向江中,隔了一阵间,只见乌云逐渐散去,风平浪静。

传说后来在包公掷砚处隆起了一块陆洲,这就是砚洲岛。包砚的那块黄布,顺流而下,在不远处的西江边形成了一片黄色的沙滩,这就是现在"黄布沙"。

“不持一砚归”是历史的事实,包公掷砚是民间的传说,这是两码事。我们从历史来看,包括后来在七十年代把包公的墓挖开也没有发现一块端砚,老百姓总是把好事升华,创作出一些优美的民间故事,包公掷砚这个传说就出来了。

循着包公在端州为官三年的足迹一路走来,最后来到了他离开端州前的最后一站——砚洲岛。

砚洲岛位于肇庆市鼎湖区,羚羊峡下游江心处,面积6平方公里,岛上有近2平方公里的沙滩。砚洲的老百姓缅怀包公为官清廉,造福黎民百姓,感谢包公给了他们一个砚洲岛,根据包公掷砚的传说,人们在岛上建起了一座包公楼。

当时重修包公楼,就是没有资金,没有资金采取集资的办法,当时得到全部砚洲人的拥护,他们很热情,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出钱,他是自愿的。

人们向来把“聪明正直而一?”的人当作神,包公正直、多智慧、善断案,正是老百姓心目中神的形象。上百年来,砚洲岛的包公楼里香火鼎盛。这里的村民认为包公当官的时候,为群众办了那么多好事,他们相信他能够呼风唤雨,为老百姓除害,所以老百姓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了包公的身上。

包公祠里飘荡的香火,似乎为人们预示着什么......

英雄已不在、威名仍久长。出生于安徽合肥、成名于广东肇庆,扬名于河南开封的包公,肯定不会想到,在他人生驿站之一的端州,千百年来会有这么多的普通人,默默地怀念着他,秉承着他的原则、延续着他的风格,在他精神的护佑下,平静而幸福地生活着。

相关阅读

  • 红透全网的网红拍摄地!肇庆又火了!

  • 近日,七星岩北门落羽杉林不仅红了,还火了!这个全网热爆的肇庆网红拍摄地到底有多少欢迎?赶紧来瞧瞧吧!图:航记有了落羽杉林的加持普普通通的木桥秒变网红桥碧绿的湖水、红透的落羽
  • 春运第一天,肇庆全市交通实现路畅人安......

  • 1月7日大家都期盼已久的2023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不少小伙伴已经踏上了返乡的路途各地的客运场站人流量也渐渐多了起来肇庆交警也忙碌起来开展对大客车全面安全检查利用旅客候

热门文章

  • 三国真相:赵云其实不算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
  • 来了解一下8个常见的日本姓氏背后的涵义吧!

  • 姓氏在日本文化里是十分独特而有趣的一部分。你知道日本常见的大众姓氏其实是19世纪后期才陆续出现的吗?另外这些姓氏的背后都透露出日本文化中宗教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如果

最新文章

  • 好消息!春运期间12306又上实用功能

  •   在旅客的在途服务方面,通过在动车组上面贴二维码,开展“铁路畅行”服务。同时还可进行在线点餐、办理补票、进行遗失物品查找。还推出便捷换乘方案、出行服务专区设置、以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此购新衣,要不得!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此为由动“歪脑筋”,那就大错特错了!近日,杭州市钱塘区白杨派出所接到群众周女士报警称,一女子花费10元“买”走了店内的一件500元左右的黑色大衣。“微信
  • 事关燃放烟花爆竹,济宁两地明确!

  • 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
  • 崇州客运站·崇州市旅游集散中心今日投用

  • 1月6日6时20分随着第一辆308路公交车的驶出新建成的崇州客运站·崇州市旅游集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乘车体验崇州客运站·崇州市旅游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