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为啥这么难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剑拔弩张。曹操北踞中原,试图吞并江南。在南下征战之前,曹操向孙权修书表示,欲"与将军会猎于吴",威胁之意溢于纸面。东吴朝野顿时人心惶惶,大臣们分成两派,以三世老臣张昭为首的一派认为曹操势力极盛,难以与之抗衡,而以周瑜为首的一派军方少壮派就主张力抗曹贼。到底作何决策?降者易安,战恐难保。就在这关键时刻,孙权听从了周瑜等人的意见,更坚定了与曹操战斗到底的信念,并当场拔出宝剑,砍下案头一角,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在英主的领导下,东吴将士奋力抗战,于是有了赤壁一战的辉煌,打得百万曹军"樯橹灰飞烟灭",不可一世的曹操败走华容。

在这个例子里,孙权本身不愿做亡国之君,再就是对东吴的军事实力有相当了解,本意就想力战拒曹,周瑜等一帮军方将领的支持,更坚定了他的信念,虽然开始战、和两立,最后却高度统一达成共识,所以才让曹操几近覆灭。

虽然历史不能推翻,但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孙权自己毫无主见,又对东吴的士气、军力不了解,在内阁会议上,他肯定一头雾水。或者盲目从众,献地求和;或者逞匹夫之勇,如果周瑜等人也反对力战,他却一意孤行,不顾实际情况拼死力战,那么曹操肯定就百万雄师过大江了,孙权也自然国破惨遭生擒,成亡国之君。

上面这个故事中就包括一个著名的经济理论——韦奇定律。它的提出者是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握·韦奇。就是说我们也许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在别人的怂恿下就会改变自己的初衷了。俗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是由韦奇定律可以看出,走自己的路是相当不容易的。那么,走自己的路为什么那么难呢?

每个人一生中会作出很多决定,大到择业、婚恋,小到出行、购物等。而人又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周围都有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事等人际交往圈。因此,在准备作出决定时,不可避免就会询问他人的意见,这时,就必然面临韦奇定律的困扰。

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信息、更深人地分析问题,以最小的偏差作出正确的决策;但一味地听从别人的观点,往往导致自己思维混乱、莫衷一是,难以坚持自己的选择。这看起来是一个可笑的悖论,但确实是我们经常走进的怪圈。

韦奇定律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已经有了主见,但如果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恐怕你就会动摇乃至放弃。很多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容易轻信别人的意见,要么一点都听不得别人的意见。然而真正的主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事先让大家知道你的计划,另一方面就是不能让别人来影响你的决定。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有主见,但很多时候也很难把握,主见太强了,可能变成固执,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而缺少主见,又往往导致对别人听之任之,变得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盲目听信别人的评论,不加思考地采纳别人的观点,只能导致自己无所适从,迷失最初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只有走出韦奇定律的误区,才能获得成功。

韦奇定律有以下要点:一个人有主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要确定你的主见是建立在对客观情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第二要确信你的主见不是固执的;对于别人的意见,听时不应有成见,即听之后不可无主见;不怕开始众说纷纭,就怕最后莫衷一是,各说各的理,各念各的经,最后谁也弄不清的结局就是惨败的开始。

自己坚信的事情就要直坚定地走下去,他人的意见不要全面否定或者全盘接受,否则你就得不到真正的信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要好好分析调查别人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究竟对不对,然后再作决定要不要改变自己的计划。

不管是别人恶意的中伤还是好意的劝诫,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可能都是一种阻碍,一不小心就把我们的生活导向了别的方向。当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不管是谁,也不管有多少人觉得不妥要劝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坚定信心对他说谢谢,并且做好实际的调查,坚定自己正确的信念和希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一旦选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选定了想要的生活方式,就不要用别人的观念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坚持不懈,终成正果。盲目听信别人的评论,不加思考地采纳别人的观点,只能导致自己无所适从,迷失最初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

事实胜于雄辩,结果对,你就对。"韦奇定律"的真正意义,并非简单地劝告你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者应该广开言路,其背后隐含的其实是两个阶段的内容:即决定前要广开言路,充分考虑;决定后就一定要坚决地执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