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丢掉大陆之后的日子里,蒋介石最恨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由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认为,尽管国军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迁台以后,蒋介石对自己的失败有哪些反思呢?

重庆谈判

历史系教授认为,民国将亡,大势已去,蒋介石并不是恨对手,而是一是恨美国,二是恨桂系李宗仁。蒋介石责怪美国袖手旁观,不救他。1949年1月3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失败并非失败于对手而是失败于俄史(斯大林),亦非失败于俄史而是失败于美马(马歇尔)。1949年5月3日,他在日记右侧大写“本日杭州撤守”。次日负气似的写道:“余主张早撤不再为美国守门上当也。”

李宗仁和白崇禧

他还认为,如果不是他被逼下野,就不会失败,所以他在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中大骂道:“桂李投机取巧,争权夺利,寡廉鲜耻,忘恩负义。”

晚年

当然他似乎也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过失所在:1949年2月1日,他在故乡溪口写道:“为政20年了,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更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

晚年总结

到了年底,他在台北研究院曾总结出军队失败的原因:“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对手打倒的,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因为“我们的军队”是“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军队”,“我们的军人”是“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的军人,故而失败了”。对于这一系列问题,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