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英雄才能惜英雄,能让胡琏为之折服的粟裕,又是怎样一个英雄

那只是一个传奇!后来的人说。

是的,倘若历史允许,愿只是一个传奇。

毕竟那场血与火的战争过于惨烈,惨烈的让人神往,却难能面对真实。

1977年6月22日,天色阴沉,台北一家寓所中,一个瘦弱的老人倚在床上,表情痛苦,喘息不止。房间的空气有点窒息,老人奋力咳了一下,手抖了抖,却没抬起来。一直守在床边中年男人似乎从老父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急忙起身捧来一红木盒子放在老父手里,老人颤手抚摸着盒子,眼睛忽然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中年男人在老人的示意下打开盒子,里面是一片片生了锈的小铁片,老人看着盒子,这些都是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的铁片,不仅百感交集,一生戎马生涯,往事历历在目,眼眶里却早已满是泪水,哆嗉着嘴,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出来,然而终于暗淡了下来,痛苦地闭上眼睛,一声长叹道:“土木不及一粟啊。”

也就在那一天,老人带着遗憾,带着一名将军对曾经战败的遗憾,盍然而去。终年70岁。

也就在同一天。台北官邸,国民 党党主 席蒋经国正在伏案办公,这位矮胖的老人,似乎有无穷的精力,自从两年前父亲蒋介石去世后,他似乎就没有停下来过,他不是不想停下来,而是不敢停下来,压在他肩上的担子,重得让谁也停不下脚步。

“主席。”秘书几乎是跑了进来,尽管脚步很轻。

“嗯,说吧。”蒋经国没有抬头。

“胡琏将军,病逝了。”秘书喘着气,说。

“你说什么?”蒋经国手中的笔抖了一下,抬起头。

“胡琏将军,病逝了。”秘书重复了一遍。

蒋经国脸色凝重,半晌,才说道:“超智超勇,超智超勇,胡老头,你无愧党国名将啊。”

几天后,金门。一架美式战斗机在金门军用机场缓缓降落,一个中年男人捧着一个盒子走出机舱走下舷梯。

此时,机场跑道边上一排排士兵已经列队等候多时,他们的目光一直在搜寻着来自台湾的天空方向,那应该还是一个清朗的拂晓,海上的红日正呼之欲出,无疑,这是一道诱人的风景。然而没有人注意这道风景,尽管这道风景就在眼皮底下,没有人抱怨,甚至没有一声咳嗽,所有人的眼光都注视着一个点,那个中年男人捧在胸前的盒子。

军乐声起。那声音是低沉的,和着海风呜呜作响,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壮。那轮红日也一跃而出,水天一色,遍是红霞。

“欢迎胡司令归来!”领头的军官忽然向那盒子敬了一个军礼。

“欢迎胡司令归来!”士兵齐声呐喊,声震云霄,整个海岛也似乎晃动了起来。

“予尸化灰,海葬大小金门间, 魂依莒光楼”这是胡琏的遗嘱。当盒子打开,飞灰飘落大海时,一代名将的传奇终于落下了帷幕。

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黄埔军校四期毕业,抗日名将,曾担任第十八军军长(整编十一师),第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担任过金门防卫军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十八军系国军五大主力之一,而所谓“土木”就是“十一师”与“十八军”。

国共内战中前期,胡琏率领的十八军(整十一师)表现出色,连挫华野、中野,甚至震动了当时中共最高统帅毛泽东,曾指示:“十八军(整十一师)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

然而让胡琏没有想到的是,淮海战役中,十二兵团(十八军扩编而成)在安徽蒙城的双堆集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手榴弹扎成重伤,凭着装甲车掩护才侥幸逃回南京。至此以后,终生不言双堆集。而让胡琏蒙羞的,就是他的同年人,淮海战役的中共主要军事指挥官,粟裕。

“土木不及一粟啊。”这是名将对名将的最终折服。真正的对手总是让人尊敬的。正如粟裕听闻胡琏去世消息后,那一声长叹:“古宁头(金门)之恨至今难消啊。”金门一战,华野三个团共9000余人全军尽覆,粟裕岂能忘怀。

惺惺相惜。只有英雄才能惜英雄。而一个能让胡琏这样的人为之折服的粟裕,又是怎样一个英雄人物呢?

是的,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流传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个传奇的人物。(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