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墓,位于重庆烈士陵园,她29岁牺牲,牺牲前写下托孤遗书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于四川自贡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使她在很小的时候便出来当童工,但渴望读书的愿望让她寻找一切机会学习,19岁的时候她幸运的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并在一些进步人士的引荐下于同年加入共产党,几年来她一边学习一边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她开展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并担任《挺进报》的发行工作。

1944年她与彭咏梧假扮夫妻开展地下工作,在工作中她与彭咏梧建立感情并在1945年结为真正的夫妻,他们在第二年有了爱情的结晶儿子彭云,1948年初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牺牲,丈夫牺牲后,江竹筠把悲痛埋藏在心里,毅然接任丈夫的工作,党组织照顾她想将她调任一个安全的工作,她拒绝了,她对上级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但在当年的六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入狱,敌人对她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种种酷刑的摧残和生命的考验,她毫不畏惧,坚决保守组织的秘密。1949年的11月14日,江姐被敌人杀害,年仅29岁,15天以后重庆解放,江姐和那些同时被害的革命先烈未能看到胜利的果实便遗憾的离开了人世间。

江姐在遇害前曾写下一份托孤遗书,当时没有笔墨,她就用筷子做成的笔蘸着用棉花灰作成的墨水写下的遗书,遗书写好后,通过狱内一位有良知的看守将遗书带出监狱转交给谭正伦(彭咏梧的前妻)的表弟谭竹安,遗书上内容大意是将儿子彭云托付给谭正伦抚养,并表达了对儿子的爱意,希望儿子长大后能继续为祖国效力。

江姐牺牲后,她与许多革命先烈葬于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陵园建于白公馆和渣滓洞集中营的原址上,占地2.14平方公里,它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江姐的墓地位于陵园的一角,墓地周围整洁寂静,周围没有特殊的修饰,白色花岗石雕制的墓碑上刻着江姐的原名江竹筠以及先烈的出生年月和简介。旁边立有江姐的雕像,目光如炬的江姐目视远方,似乎是对敌人的蔑视,彰显出英雄气质。现在人们时常

怀念着这位为革命做出牺牲的巾帼英雄,每年有很多人来此参观、凭吊先烈英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