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文化观察|对话王海:文学依然神圣

王海说:“陕西是出作家和大作家的地方,陕西的山、陕西的水、陕西的文化为陕西的文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温床。陕西作家有很多好作品,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文化公司、得到良好的宣传。十多年前,我所推介的那一批作家,已经成为咸阳文学创作的中流砥柱。扶持作家、推介新人新作仍是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

王海

王海简介1957年出生于咸阳,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省长篇小说委员会副主任、咸阳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咸阳文学院名誉院长、咸阳文物旅游形象大使、空港新城文学馆创始人。

王海作品

王海作品

王海作品

王海作品

长篇小说《老坟》获得美国“国际文化与科学交流奖”;小说《人犯》入选“建国60年十大法制文学献礼作品”;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会上,小说《天堂》被评为“中文必读书”,由《天堂》改编的话剧《钟声远去》荣获国家文化部“优秀剧目”;小说《城市门》2012年荣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同名电影。

空港文化观察 | 对话王海

1、将五陵塬文化推向文坛

八十年代,“寻根文学”兴起。对“故土”的回眸,对“根脉”的探寻,如同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贾平凹笔下的清风街、沈从文笔下的的凤凰古镇……土地无言,文字无声,却总能看到浓厚的怀乡情结。

五陵塬,得名于西汉王朝在此设立的五个陵邑,南临渭水,北接北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在这片土地上,可供思索与品味的人生百态广阔无垠而又丰硕无比。

王海说:“五陵塬,有着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王海与王蒙、莫言在中国海洋大学

王海与王蒙合影

2008年,王海与王蒙、莫言一起去青岛给海洋大学的学生讲课。王海对王蒙说:“跟你们同台演讲有些紧张”。王蒙道:“你有几千年的五陵塬文化支持,紧张什么”!

20余年写作生涯,五陵塬就是王海心灵的故乡和文学的家园,他写活了黄土地上收、碾、打、种这些惯有的场景,也写活了这些生活在五陵塬上的男男女女,毫无遮蔽地展现了千百年来黄土地上人心的沟壑纵横。

王海说:“时代呼唤好作品。作家要脚踩泥土心系大地,作品中要有老百姓、有泥土味。我的作品永远为现实发言,我的笔永远为百姓而歌。”

“好读,贴近生活、贴近农民、富有情趣”——这是王蒙对王海小说的评价。从反映民族信念的《老坟》到刻画底层人物的《人犯》,到写改革浪潮下中国农村阵痛和抉择的《天堂》,再到反映失地农民进城后生存状态的《城市门》,王海的笔触勾勒了一张徐徐展开的关中大地风情图,以他的生花妙笔演绎着咸阳五陵塬的大悲大喜、大哀大乐,以文学的形式将五陵塬文化推向了中国文学之坛。

有人如此感叹王海对弘扬五陵塬文化所做的贡献:“贾平凹写活了商周,陈忠实辉煌了白鹿原,王海以如椽巨笔在五陵塬上纵横捭阖,放牧民族精神的生命绝唱。”

2、文学小航母和作家之家

王海经常自嘲“愚”、“拙”,但只要读过他的作品便一定会知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才是真实的王海。

他的私家车形象地被大家称为“文学小航母”,因为他总用这辆车接送作家们参加作协的活动,哪位家里有了红白喜事,他的车又是文化人的应急服务车。

贾平凹说:“年轻作家的成长,很多人背后都有王海的影子,他的人格和作品影响着一大批人,陕西需要像王海这样的作家。”

作家百合卧病在床十几年仍以强大毅力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但出版之路却波折重重。听闻此事的王海连夜坐火车赶到成都,向文化公司老总细细剖析百合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市场亮点。终于,百合的小说出版了,她动情地对王海说:“文学是我活着的唯一支柱,没有文学早就没我了”。

王海说:“陕西是出作家和大作家的地方,陕西的山、陕西的水、陕西的文化为陕西的文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温床。陕西作家有很多好作品,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文化公司、得到良好的宣传。十多年前,我所推介的那一批作家,已经成为咸阳文学创作的中流砥柱。扶持作家、推介新人新作仍是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任务。”

|空港新城文学馆|

|空港新城文学馆|

|空港新城文学馆|

2014年5月1日,文学馆开始兴建,一年后正式对外开馆,馆内设有“陕军文学星光灿烂大厅”、“西咸新区文学史馆”、“空港新城非遗馆”、“名家走廊”、“文学作品展”、“文学活动展”、“文学艺术再现展”、“会议室电影院”、“文学茶座”和“电子阅览室”等展厅,已成为陕西作家协会作家创作基地。

作家们可在馆里品茗畅谈,还可以在容纳70多人的阅听室里观看电影话剧,灵感来了,数个温馨明亮的创作室可供作家们挥毫泼墨、安心写作,这自由自在的文学天地被作家们形象地称为“作家之家”。

空港新城文学馆于2015年推出作家签约制,与多位承担陕西重大题材的作家签约,作家作品包括贾松禅的《大汉将军霍去病》、林仑的《苏武牧羊》、梁新会的《璇玑图》、暮千雪的《巍巍嵯峨》、王楸夫的《昭陵六骏》、高鸿的《一代水圣李仪祉》、王三龙的《美人戈弋》、韩晓英的《幽风》、杜芳川的《忏悔》和闫晋的大型组诗《黄土黄红旗红》等。

3、文化自信让我们更有力量

空港新城文学馆不仅是作家之家,更是空港新城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文学馆内陈设图|

|文学馆内陈设图|

|文学馆内陈设图|

仅2018年以来,文学馆已主办了9次文学作品座谈会及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50名著名诗人、作家,汇聚空港,感知空港的文化之美;“中国新归来诗人走空港”、“桃花灼灼女子元宵诗会”、“西安年·最中国秦腔专场演出”、“皮影戏”、“张宗彪书法艺术展”等8场文化惠民活动也充分丰富了区内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学依然神圣(陈忠实题字)|

王海说:“根深方能叶茂。我们的文化自信有‘根’,这个‘根’是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和中国智慧。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传承文化、把根留住,是王海矢志不渝的根本所在。

抢救撰写古镇名村史料工作也在有序进行。王海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村庄也许会永远消失,我想以史记的形式把现存的和将要失去的及已经失去的古镇名村的历史、文化及发展状况记录下来,志书存档,全景式的展示古镇名村。”

|国学礼仪进校园活动|

|国学礼仪进校园活动|

|国学礼仪进校园活动|

空港新城文学馆被省团委授予“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被省文化厅、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第二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2017年以来,空港新城文学馆国学团队陆续走进空港枫叶国际学校、安村小学、永丰中心小学和茂陵学校等十余所校园,带领师生们穿汉服、正衣冠、拜孔子、朱砂启智、开笔破蒙,从国学礼仪中学习知礼、懂礼、行礼,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与弘扬者。

未来,王海和空港新城文学馆队伍还将走得更远,将更多的陕西故事镌刻在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上。

注:本文来源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原文字及编辑刘蕊,系授权发布。

责编 雷小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