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有骨气的一个儿子,建文帝要削藩,他带着全家自焚而死

洪武一朝,朱元璋一共封了25位藩王,分别是自己的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按照朱元璋的想法,等这些藩王成年以后,各自回到封地,就可以为大明朝守卫一方疆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藩王将来有可能尾大不掉,拥兵自重,朱元璋自己当然也知道,于是他规定各藩王不得私自进京,必要的时候可以削藩,如果有异动,其他藩王要联合起来协助天子将其铲除。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他将皇位传给了皇孙朱允炆,这一年朱允炆只有22岁,可以说是年轻气盛、缺乏历练,他刚一登基就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着手削藩,对明朝长远发展来看,削藩很有必要,但朱允炆操之过急,反而适得其反。

建文元年,朱允炆先是削了周王朱橚的藩,将其贬为庶人,并将其禁锢在京城,然后是齐王朱榑 、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湘王朱柏等人,齐王、代王、岷王也先后被贬为庶人,都被禁锢起来,处理完这些人后,建文帝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燕王朱棣。

废除藩王,朱允炆总会找一些理由,或是子虚乌有,或是将它们的过错放大,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削藩过程中,齐王 、代王、岷王基本没有抵抗,都是束手就擒。

我么都知道,当朱允炆打算对燕王下手时,朱棣没有束手就擒,他选择起兵南下,以武力反抗,其实除了燕王,还有一位藩王,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此人就是湘王朱柏。

和其他藩王一样,朱允炆削藩之前会先找理由,对于湘王朱柏,建文帝给出的理由是私印钞票,其实在建文帝时期,印币本就没什么计划性,而且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内你有一定的自主权,如果说私印、滥印有罪,建文帝才是罪魁祸首。

湘王朱柏知道这是朱允炆的借口,他不想像其他藩王一样忍气吞声,在得知朱允炆将要派人来抓他时,朱柏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说自己亲眼所见,太祖皇帝手下许多大臣都不愿受辱,宁愿自杀,自己身为高皇帝之子,要有骨气,不能让狱吏辱没了皇家名誉。

说完这一席话,朱柏叫来了一家老小,然后命人将王府大门关紧,他自己亲自点了一把火,把湘王府全部烧掉,自己也和家人一起葬身火海,朱柏死后,建文帝竟然给了他的谥号为“戾”,意思是说他太过暴戾。

也许是因果循环,靖难之役最终以朱棣胜利而结束,建文帝也葬身火海,为了给自己的兄弟们昭雪,朱棣恢复了所有人的爵位,并且将朱柏的谥号改为“献”,意识是说他聪明睿智,这是对朱柏的肯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