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洋务运动代表之一“李鸿章”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安徽合肥人,晚清时期的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世人尊称其为李中堂或李合肥。

李鸿章于1823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西安东乡磨店乡,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他自幼聪慧,六岁就开始在家馆棣华书屋学习,后拜李仿仙与徐子苓为师,李仿仙是李鸿章的堂伯,而徐子苓是合肥的名士,在拜师学艺的期间,李鸿章打下了结识的学问功底。而后李鸿章在仕途上也比较顺利,科考的成绩都不错,还结识了一干颇有才学的同年。

李鸿章曾创设淮军、北洋水师,淮军使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而北洋水师这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可以说是清代政府建立的海军中最强且规模最大的一支,其实力曾经是东亚的第一,在世界上曾排到第九。但李鸿章曾跟翁同龢结怨,因此北洋水师经常遭到翁同龢刁难,乃至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而这一次的战败也标志着李鸿章洋务运动的终止。

李鸿章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李鸿章在近代史上是一个受到颇多争议的任务,他倡导洋务运动,力图在军事上振作清王朝。可他北洋战败,又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更有人批评李鸿章鸦片战争两年中没有任何作为,这也是造成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其实这样的评价对他来说是有失偏颇的。评价一个人物,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鸦片战争

从现有的史料可以看出,李鸿章鸦片战争这两之间并无多大的关联。那时的李鸿章还很年轻,仅仅是地方上的一个中层官员,且远离战场。他怎么会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争造成那么大影响呢?他对于鸦片战争的个人观点仅有一句话被史书记载了下来,“此诚为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如果有人仅凭这一句话就把李鸿章鸦片战争这两者联系起来甚至要李鸿章为这场战败负责的话,这对他来说的确有些不公平。

历史的真相是,当李鸿章目睹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后,深深感到清王朝在武器上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差距,于是他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实行他“师夷长技以制夷”夙愿。他的想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使清朝在武器配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只不过在随后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酿成了他个人的悲剧。李鸿章虽然未能达成夙愿,并不能代表他的主张就是错的,只是在清王朝腐朽的大环境下,他个人的努力很难扭转乾坤罢了。

名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李鸿章洋务运动贡献介绍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有很多,褒奖的,贬低的,当然也有人同时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其作出了全面的评价,其中就包括很多名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孙中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孙中山图片

孙中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比较全面的,当时正处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他提出了《上李鸿章书》,在书中对洋务派的敢于冲破封建束缚,倡导洋务运动做出了激励的赞赏。他在书中写的一系列的言辞,都是对洋务运动冲破封建教条,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的赞扬。

当然,孙中山也批判了洋务运动的不足,就他的看法而言,洋务派虽然在效仿西方的器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终归还只是学到了皮毛,并没有看到西方真正强大的原因。在这一方面,他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西方强大的原因并不在于船坚炮利,而是在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想要通过学习西方来达到富强,则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当然他的这些言论并不是反对洋务运动,而是将自己对洋务运动的期望全面的展现了出来。

当然,名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仅仅是孙中山先生的评价,还有一位名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持否定态度,这位名人就是施复亮,他认为洋务运动依旧是官僚经营大部分的军用企业,并不注重国内人才的培养,不过是形式上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对于实战并没有特别大的作用。

名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好有坏,这是因为他们看待洋务运动的角度不同。

李鸿章洋务运动贡献 洋务运动对晚清影响介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一场学习西方科技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涌现了很多代表人物,李鸿章就是其中一个,作为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李鸿章对洋务运动贡献不小,那么李鸿章对洋务运动贡献有哪些呢?

李鸿章图片

首先,洋务运动前期,李鸿章就在地方上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用工业,目的是为了制造洋枪洋炮,这个做法在之后抵西方列强的侵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随着洋务运动进程的推进,军工企业需要更多的原材料,资金,所以李鸿章便开始创办提供军需的民用企业,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于洋务运动,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就是李鸿章,他是洋务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在其开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洋务运动兴办了一大批的军需民用企业,这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除了军工民用企业的建立,在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还着手建立了轮船公司、修建铁路、建立电报,这一创举使得中国的水陆交通、电讯事业开始迈入近代化,同时还有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官和新式学堂。

在中国存在了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在李鸿章等洋务派的带领下,使得中国向近代化一步步的迈进。李鸿章对于洋务运动的贡献不仅仅是军工民用企业以及新式学堂等,还有新式军队的建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李鸿章一手建立的北洋水军,这使得中国的水上作战水平直线上升。

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一系类创举,改变了中国的近代文明,也改变了世界,使得中国更早的开始尝试着融入世界。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中的李鸿章介绍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让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但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中国出现首批近代企业,这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究竟是怎样的呢?

洋务运动配图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洋务运动本身的局限性。洋务运动本身是一场以维护封建王权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说到底也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运动只改经济并不改政治,这就导致这场运动并不是一场彻底的改革运动,清政府的腐败根本不能调动政府职责去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这场运动注定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

其次洋务运动缺少必要的经济基础。洋务运动一开始打着自强的口号发展军事和工业,创建新式的军队,后来缺少经费,洋务运动便打出求富的口号,开始大力发展工商业,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给我国的经济带来多么明显的改善,因为当时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是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生产力非常落后,这样的生产模式根本就承载不了那么多的新式工业。加上广大老百姓对洋务运动缺乏了解,而朝廷内部也还有顽固派一直在给运动制造阻力,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