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开教堂,百年繁华“你来看看”?

​ “你来看看”,5月24日傍晚的西开教堂

有人说: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但天津是一个灵魂和肉体可以兼顾的地方。 这一个礼拜,有趣的灵魂都在京津高铁上了。

这里曾经是天津最著名的天际线之一,虽然老明信片上留下的影像并不是很多。西开教堂于1912年立案建,1913破土动工,1916年竣工建成,最初称圣味增爵堂,后改为圣约瑟堂,一般天津人称为“法国教堂”、“西开教堂”,或称“老西开教堂”。

1918年天津水灾

西开教堂初建时,这里还是一片苇塘,地势较墙子河低四五尺。因地势低洼,每逢大雨,堂前堂后便水漫金山。而南京路形成于1970年代天津修建地铁时期,系填了墙子河后而形成的城市主干道。当年,除张庄大桥附近有几处房屋和英国营盘(现为天津一中校址)外,没有其他建筑。

张庄大桥为连接法租界圣路易路(今营口道)、丰领事路(今赤峰道)与英租界宝士徒道(今营口道)的一座木构桥梁。提起张庄大桥,想起一则闲话:抗战之前,著名美食家唐鲁孙在张庄大桥附近的元兴旅馆住了半年。据唐鲁孙介绍,这家旅馆的掌柜张大爷当时在法租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其祖上就是靠在法国教堂前卖嘎巴菜起家。据说,张家的嘎巴菜最初用口蘑丁熬汤,鲜美味厚,还带点卤煮鸡的湛香,别家自然无法与之相比。

与现在对比,当时教堂前也很繁华。

基督教伦敦会创办的新学书院,美以美会创办的中西女中、汇文中学等教区近似,以西开教堂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包括教堂、学校、医院的天主教社区。这一时期,天主教会还修建了修道院、教会医院(原位于营口道上的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的前身是仁爱会的天主教医院)、法汉学校(1950年,将“西开”和“向阳”两所私立中学并入“法汉学校”,1952年后改为“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老西开教堂落成后,这里不仅成为天津天主教会的中心,也成为天津天主教徒聚集居住区。当年,很多来自河北乡村的教徒,通过传教士的介绍到天津谋生,其中不少人在教堂附近定居。其中,很多为河北献县人。

1976年大地震中,西开教堂两座前塔楼圆顶的底座严重震损。1979年修缮,1980年8月15日举行“圣母升天瞻礼”,教堂重新对外开放。

1986年,教堂前国际商场开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