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东石玉记商行」凝固在红砖古厝里的晋台情缘

东石玉记商行建筑群

东石玉井房蔡氏三兄弟,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开创“玉记商行”,在海峡两岸往来贸易,成为富商。

在过去,船只可以行驶到玉记商行门前的码头停放,大批即将运往台湾的杉木就堆放在这里。

当年,满载着台湾土特产的大商船,可以开到“玉记商行”门前的码头卸货,而货物就放置在名为“栈房”的建筑里。

东石港海域开阔,水深,礁石少,背面群峰遮掩,不受东北季风影响,是得天独厚的避风良港。

历史上,东石港对台贸易十分兴盛,各个姓氏都有族人前往台湾。

《晋江古厝文化摭珍》著者粘良图: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我们闽南有很多人跟着郑成功去台湾定居开拓,这些人去了台湾定居下来,他们需要盖房子,因为台湾的气候跟闽南大致相同,所以他们就将闽南的建筑形式用于台湾。在台湾,他们也盖了很多相似的红砖古厝。很多盖房子的师傅,是从我们闽南过去的,甚至建筑材料也从闽南运过去。因为台湾有很多民俗、语言跟我们相似,又保存着很多与闽南相同的古大厝,所以很多学者将闽南与台湾当成一个相同的文化区。

在台湾,散落着许多具有闽南风味的建筑,较有代表性的有:新北市的板桥林本源三落大厝、桃园县的李腾芳古宅、台中的吕炳南筱云山庄等。有的建筑连砖石等材料都是从闽南运过去的,可以说是具备了闽南建筑艺术的精华。

商业贸易的繁荣,拉近了两岸的距离,也带动了文化艺术的汇通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