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战神、国士无双的韩信,为何忠心无二却注定他非死不可

大家好,四眼妹又来唠历史啦!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出身布衣,家境贫寒,食不果腹。

朋友推荐当官,不行,做生意,也不行。

整天佩戴一把破剑,到处蹭吃蹭喝,靠别人糊口度日。

接连数月跑到南昌亭长家吃闲饭,被亭长妻子摆脸,一怒之下离去不回。

漂母给他吃的,韩信说一定要回报。

当街被笑话胆小,受他人胯下之辱。

别人对他不好,他不高兴;别人对他好,他就要报答。

秦末吴广起义。

韩信带着宝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

项梁败死又归属郎中,多次献计,他不听,韩信就走了。

萧何要举荐他,等不及就走了,萧何去把他追回来,做个大将军。

蒯(kuǎi)通做为韩信谋士,后来哄他造反时对韩信一顿猛夸:你看你多棒棒呀!明修贱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瓦罐渡河破魏王,背水一战诛陈余,徇赵胁燕,以断河计破楚军二十万,再垓下之战合围攻项羽,简直战神下凡呀!

兵仙战神,实至名归,功无二於天下。从战争过程到结果,韩信绝对是教科书的操作。

萧何举荐时,说韩信“国士无双”。

这里的国士其实有两层意思:1. 韩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人才。2.“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彼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如果用国家栋梁的待遇对待韩信,他就会为你做出国之栋梁所应做的贡献。

本质上,韩信一直想当一个国士,对知己者效忠报答,知己者也必须给予对等的尊严。

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侠客豪杰的遗风,也是那个时代的侠士风骨。

​刘邦对他好,他就对刘邦效忠。

他对哄他造反的蒯(kuǎi)通说:汉王带我甚好,带我装逼带我飞,人家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他还有点天真的想,“我功劳最大,又够忠心,邦哥总不会坑我吧?”

当然,韩信也不是白白效忠的,他要刘邦封他假齐王,他还要刘邦封他楚王,你先以国士待我,我才会以国士报之,对吧,这很公平,对等的尊严嘛!

所以韩信始终抱着封建时代那种,只要我对你好,你也会对我好;国士待我,国士报之的思想。

秦汉之际,中央集权逐渐实现统一。战国时期的游侠豪杰,还没习惯万世一系的传统。

秦始皇是很直接的郡县制,不分封;刘邦是先分封,灭楚定天下后,把异姓王一个个干掉了。

所以韩信被捉住后,愤懑不满大吼:“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一辈子都在当一个国士,一个游侠将军,却不是一个政治家。

在中央集权的政治道路上,没有平等,没有知己,就像后来的伍子胥、岳飞、徐达和刘伯温。只要的掌握权力威胁到君王,在他眼中就是当诛大罪。

对韩信的人生信条,你有什么看法,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