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雄还是三姓家奴?揭开历史上“千古一帝”冉闵的真实面目

五胡乱华时期的“冉闵”,是一个比较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颁布过“杀胡令”,拯救了汉族人,也有人说他认贼作父是个三姓家奴。那历史上的冉闵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冉闵本为汉人,从小被胡人养大,而且还认了蛮夷石虎为爷爷,后来跟着那些入侵中原的蛮夷们东征西讨,也不少杀汉人。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冉闵替他干祖父打东晋(这个可是华夏正统),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军蔡怀。

说起来,冉闵也是个苦命人,跟着石虎这老头征战多年,立下汗马功劳。可是老爷子一蹬腿,叔叔伯伯们就要拿他开刀了!

石虎死后,儿子石尊继位。石尊一时高兴竟然忽悠养侄子冉闵要让他当太子,然而不久却立石衍为皇太子。不仅如此,要不是郑太后拦着,石尊早干掉功高盖主的冉闵了。幸亏石尊的兄弟石鉴告密,冉闵先下手为强,整死石尊,拥戴石鉴继承大统!可是石鉴也不是省油灯,他当上皇帝后,还是对冉闵不放心,三番两次要暗杀冉闵。冉闵也是命大的主,多次成功避险。

然而,冉闵毕竟不是小白兔,本来死心塌地的要跟着胡人干,还巴望着向胡人石尊喊爹,可是干大爷们们却屡次暗算,怎能不气的吐血!最后被石鉴“下绊子”,冉闵终于怒了:胡人没一个好东西,全部杀掉(“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

当然,冉闵毕竟是老石家的义孙,并没有杀了暗杀者石鉴,而是圈养了起来(守鉴于御龙观,悬食给之)。同时,还想做好胡人的统战工作,发表公告:“愿意跟我干的的留在城中,不愿意的爱去哪里去哪里。”

面对气势汹汹的冉闵,看着“流血成渠”的惨状,那些不把汉人当人的蛮夷们,一下子全撒丫子跑了。而那些长期被欺压的汉人,则纷纷涌入城中。面对如此明朗的形势,冉闵终于做出了抉择:颁行杀胡令:“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结果就是“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可是,在高额赏金下,结果就连大鼻子、浓胡子的汉人也跟着遭了秧:“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冉闵发布“杀胡令”是在三百二十九年末。过了一个月(公元三百五十年正月),石闵才改汉姓“李”,并改国号卫。然而,这时候石鉴还在继续做皇帝,其他的石姓亲属也很平安。可是,石鉴真的是“死”字不知道怎么写的主,竟然又一次趁着冉闵出征搞阴谋要整冉闵(“鉴密遣宦者赍书召张沈等,使承虚袭邺”)。对于这样一个不安分却又屡遭失败的阴谋家,冉闵怎么能再容他?这才废杀了石鉴,杀石虎三十八孙,尽灭石氏。

这下子老石家算是死绝了,冉闵这才自称帝,改国号魏。又过了一个月,冉闵才开始用自己的冉姓!

从杀胡令的前后来看,冉闵是以“后赵大将军,武德王,石虎干孙子”的名头搞得。其实,如果不是石鉴昏头昏脑整日琢磨背后给冉闵捅刀子,逼着冉闵造反,恐怕也不会有身死国灭的后果了!冉闵哪里是为了“拯救汉族”,分明是被老石家的大爷们逼反的啊!

其实,冉闵的杀胡不过是权宜之计。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三百五十年年末,冉闵任命自己的儿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单于”是不是我大汉民族的称号,我想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网民都应该知道吧?三百四十九年年底颁布杀胡令,三百五十年十一月“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这说明什么?杀胡令已经完全失效了!(考虑到安抚胡人,真正废止杀胡令的时间肯定会更早)

更令人无语的是,听说冉老大要封皇子为“单于”,光禄大夫韦实在看不过眼了,站出来要“维护大汉正统”,给老大进言曰:“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

冉闵什么反应?“闵方欲抚纳群胡,大怒,诛及其子伯阳”!这到底是什么节奏啊?难道一年前的“杀胡令”在冉闵那里算个屁?

说到底,冉闵就是一个地方军阀而已,手上沾满了汉人的鲜血!杀胡不过是权力倾轧的需要,不过是利用汉族人与胡人的矛盾实现自己当皇帝的美梦而已,哪里有什么民族大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