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没有美苏中国也能独自战胜日本

经常看到一些人说抗战时期要不是有美苏参战,中国早就成为大日本帝国的一个区了。他们的论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前期日本打中国的时候压根没有出力,仅仅是用一个手指头摁着中国而已。二是后期的时候日本愚蠢的招惹了美国,最后也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投降的。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点。

一:抗战前期日本打中国根本没出力?

二战前期,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数量为关东军73万,中国派遣军62万,合计135万(算上伪军大概200万);投降时关东军68万,中国派遣军105万,合计173万(加上汪精卫的伪军和溥仪的伪满洲国军队大概300万)。而1937-1945年日本国内累计动员900万人,开战时总数200多万,投降时现役部队788万人。也就是说日本军队总数投降时只有大概20%在中国战场而已,即使是抗战初期也没有投入超过总数的70%,没有出全力不是理所当然吗?

但战争不是这么算的,首先不是国家有多少适龄参军的人就等于能动员多少士兵,如果是这样算的话二战中国军队数量就该理所当然的第一才是。但二战德国不过6700万人却动员了1700万军队(要扣除150万仆从国军队),苏联更可怕1.6亿人口动员了将近3440万军队,最高现役部队达到1280万。美国1.45亿人口动员兵力2000万,参战部队1250万。实际上一个国家能动员的军队数量不仅仅要看军队适龄人数,更重要的是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工业生产能力。日本7100万人口比德国高得多,但实际动员能力不足德国的一半。

其次,能动员的军队数量和能部署在前线作战的能力又是不一样的,这里第1要看作战地区和本土动员地区的距离。2是要看作战地区的地形地貌。3自身工业生产能力、财政能力的限制。4后勤补给运输能力。

二战日本虽然在东北和朝鲜有许多资源的生产能力补充,但绝大部分物资依然要在本土生产。而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从南至北从东到西都超过4000公里,这么长的补给线绝对不像东南亚的国家或者岛国一样距离海洋纵深不超过1000公里,而船只运输的效率是最高的,所以日军在东南亚和我国沿海能集结数百万军队,但要维持超过1000公里的运输线后能在前线部署的战斗部队绝对无法超过100万。更何况这么长得补给线还要受到我军的骚扰游击?这就还要打一个折扣。最后,日本国内政府的财力、技术、生产能力都不足,到40年国家财政就基本破产,黄金储备和掠夺的钱财在买美国的机床、特种钢板、发动机、石油、橡胶等等下被消耗一空。国内家庭煮饭的锅都被收集炼钢、国内百姓开始限制口粮,甚至连壮年都每天只有三两粮食。人可以忍,事实上日本人也最能忍,但最重要的是没有钱就没有足够的资源,工厂就无法开工满足前线作战的需要。这样的状态还能叫没有出力吗?

事实上教科书就写得非常清楚,1938年8月的武汉会战后,日军就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从此抗日战场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进入持续失血状态,直到1941年12月8号珍珠港事变全面进入东南亚掠夺资源。

二:日军绝大部分兵力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和美军打?

这点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但上面已经解释清楚了。日军不是在打中国的同时还有余力占领东南亚并和美国开战,也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日本人犯蠢招惹美国人。而是因为没钱没资源了,如果不打东南亚获得资源,那么日本的飞机、轮船、坦克、汽车等等都要趴窝,难道要和中国军队一样小米加步枪的拼人数吗?即使如此在深入内陆地区的地方,后勤补给的数量依然是天文数字。所以,日本打东南亚1是迫不得已。2是它打东南亚不是有余力去打,而是打东南亚获得补给才有余力爆更多兵和美国打并在中国坚持下去,大家不要把因果顺序搞反了。

事实上,如果日本不从东南亚掠夺资源我认为日本只会更早坚持不下去,最多它们退守沿海几个据点而已。从现实看日本军队总数在占领东南亚之前并不多,在1941年占领东南亚后急速增长将近一倍,这就是因为获得资源后才有能力爆兵。

三:在民族主义兴起后的人口大国无法征服。

纵观世界历史,在古代小国以极少数人征服数十倍于他们体量国家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在民族主义兴起后,就从未有人口大国被武力完全征服的例子。这是因为在民族主义兴起之前,百姓并没有十分强烈的国家归属,更没有同一民族群体的概念。以中国为例,古代普通百姓95%以上不识字,一辈子连方圆五十里的地方都没有出去过,对其他城市、省份都没有一点概念,谈什么国家归属、民族归属?所以,征服一个国家实际上要对付的力量仅仅是那5%识字的上层人口而已,而这5%的人口里面还矛盾重重,无法团结在一起。像明末东林党内部的矛盾、东林党和阉党的矛盾、文臣武将的矛盾等等。

而中国的民族主义自孙中山的革命党们孜孜不倦的宣传,抗战我军国军的努力,早已在至少50%以上的百姓心里种下同一国家民族的念头。所以,别说日本无法占领全中国,即使能,也只会是不断失血而狼狈退出的结果而已。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