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为什么守不住长安?不是吕布打不过,是王允政策失误

吕布

吕布骁勇善战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兵强马壮肯定说不上。虽然他在董卓手下的时候,董卓给他配备了一些军队,但是他真正掌握的军队数量有限,远远说不上兵强马壮。

从出身说,吕布是并州人,并不是凉州人,所以他在董卓的凉州军中资历并不算太深。吕布一开始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后来丁原被调任到朝廷,吕布也跟随丁原到了洛阳。董卓到洛阳并控制洛阳后,因为废立皇帝的争议,董卓杀了丁原,吕布才正式投到董卓门下。之后,吕布参加了董卓抵御关东诸侯讨伐的战争,后来又随董卓到了长安。

在长安期间,吕布被同为并州人的王允策反,参加了诛杀董卓的行动,并且是给了董卓最后致命一击的人。董卓死后,吕布又协助吕布控制长安局势,试图恢复稳定,但是王允自己处置失当,反复错过了一些机会,才让本来已经六神无主准备四散逃亡的凉州军又被李傕郭汜团聚起来了,让董卓之乱的余绪延续了几年。

董卓死的时候,凉州军分为几个分支,一支是李傕郭汜率领,在关东地区掠地,纵横驰骋,一支相当于董卓的禁卫军,跟随董卓再郿坞,其余部分分散驻守在关中长安周围地区。董卓死后,王允派声名久著的宿将皇甫嵩到郿坞去代领董卓余部,派李肃以诏命到陕州去诛杀负责统帅关东凉州军的牛辅,结果李肃处事不密,被牛辅击败。但之后不久,军中夜惊,牛辅自己也弃军逃走了,被手下杀死。

董卓

牛辅死后,牛辅原来下属的将领李傕、郭汜和张济还在关东,这时候就人心惶惶,不知所措了。因为他们作为董卓余党,参加了董卓劫迁朝廷,焚毁洛阳等罪恶累累的行动,当然都是有罪的,如果朝廷追究,他们都是该死的。所以,他们这时候不清楚,不知道朝廷要怎么处置他们,究竟给不给他们出路。

当时散布在关中各地的凉州各军这时候的情况和李傕、郭汜、张济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是惶惶不可终日,都在等着朝廷给他们出台一个统一的政策,看能否给他们一个出路。所以,有人建议王允,应该以朝廷的名义宣布大赦天下,赦免凉州军的罪行,以安人心,避免他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但王允拒绝了这个建议。

王允的理由有两条,看起来都是冠冕堂皇的。第一条是一年之内不能大赦两次,第二条是本来他们没有什么罪行,现在特意宣布赦免他们,等于公开宣布他们有罪,凉州军会更加人心惶惧。这两个理由都没有问题,但从政治操作来说,就显得很幼稚了。宣布你有罪,但是我赦免你,这是对他们有恩,是可以收买人心的做法,他却不肯。而且,凉州军自己也知道罪孽深重,并不会因为你不宣布他们有罪,他们就会安心跟你走。

因为主持诛杀董卓的王允是并州人,亲自动手的吕布也是并州人,所以这时候凉州军中就有小道消息说,并州人要杀光在关中和关东的凉州人,他们都没有出路了。结果当然是这些人更加感到害怕了,当然就有了反对王允和吕布的意图。

王允

李傕郭汜张济走投无路的时候,贾诩就出场了,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率军反攻长安,反正已经没有出路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说不定还有生路。所以李傕郭汜从关东率军返回关中,沿途征发老百姓为兵,到关中以后,原来散步关中各地的凉州军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率领下,也纷纷附从,跟着李傕郭汜一起,以为董卓报仇的名义围攻长安去了。

这时候的李傕郭汜进攻长安当然是试探性的,如果发现长安城防坚固,无隙可趁,他们自然就会解围撤退,往凉州方向后撤。但是因为城内守军中也有一部分没有得到赦免的凉州军,也怕万一凉州军退走了,他们还是免不了被秋后算账,所以,他们干脆打开城门,把李傕郭汜的军队放进了长安。

吕布看大势已去,自己也无力回天,只好率领百余骑突围,往淮南去投奔袁术。临走前,他还特意去找王允和他一起逃走,但是王允认为自己不能抛弃皇帝不管,要和皇帝生死与共,就没一起突围,后来被李傕郭汜所杀。而吕布出了长安之后,往东南方向,出了武关,想去淮南,后来先到了濮阳,又偷袭了兖州,甚至一度占领了徐州。

从这个角度说,长安沦陷与吕布实际上关系并不太大,主要是王允的政策失败。相反,吕布在李傕郭汜围城之后,还在城上对郭汜提出要求一对一单挑决定胜负,结果郭汜不敌,被吕布刺中受伤,只是被部下救走了而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