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人是怎么对付负伤的友军的?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日本人,对待中国百姓他们大肆屠杀,对待战争俘虏他们则进行惨绝人寰的活体实验。那么他们对于负伤的并肩作战的军友,又是怎样的呢?有关人士对当初参战幸存的日本军人进行了采访,让我们对二战时期日本人的真实军旅生活有了更深了解。

据透露,负伤的军人第一个面临的不公平对待就是食物上的短缺。日本侵略中国,要求他们远离国土,军用物资的运输成本很高,所以他们十分看重。负伤的军人本就因为身体受伤而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而当时的中国贫瘠而落后,日军占领之后也搜刮不到充足的、适合伤员食用的食物。所以,对待负伤军友的食物摄入,他们通常不会太重视。

负伤人员第二个面临的就是医疗需求的难以满足。尽管当时的日本,医疗设施方面,比中国而言,要进步很多。但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太大,他们从军的医学方面的人才,都被要求去研发生物武器,而治病救人则出现了医疗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甚至,伤员的急救,有时还需要挟持具有医疗知识的,手无寸铁的中国乡村医生。

食物、医疗短缺不是最恐怖的,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身体上的伤,尚且可以通过时间来慢慢恢复,但是精神上的非人对待,这才是让日本战争中负伤的人死亡率攀升的最重要原因。在忍受流血、截肢等生理上面的疼痛的时候,许多士兵被判定为毫无价值之人,在军中得不到尊敬,甚至会得到辱骂和蔑视。所以许多士兵受伤之后宁愿选择切腹。

从日本人是对付负伤的友军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在战争中大肆屠杀、不计后果的根本原因——缺乏最基本的人性。希望日本可以以史为鉴,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让这些亡魂,得以慰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