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宝玉,薛宝钗和花袭人的态度为何高度一致?

史湘云再次回到儿时曾呆过很长一段时期的贾府时,在众人之间,尤其是在宝玉、黛玉、宝钗之间,是掀起了一层波澜的。湘云来时,宝玉正同宝钗一起,听说湘云来了,第一时间赶到贾母这边来看望她。黛玉问宝玉从哪来,宝玉说宝姐姐家,黛玉闻之冷笑道:“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来了。”此话既是吃宝钗的醋,也是吃湘云的醋。黛玉从来“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诗如此,吃醋时亦复如此,这是她独特的表白方式。

然而,吃醋的并不止于黛玉,还有袭人。湘云与黛玉同居一处,宝玉守在那一般男子禁入的闺房,直到二更天还谈兴正浓,恋恋不能去。袭人一连催促好几次,宝玉才回来歇息。谁知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宝玉在未曾洗漱、衣着不整的情况下,又“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汲汲而来。宝玉就是这么个性格,凡有认识不认识的女孩子来家中,便欣喜若狂,像陀螺一样围着对方转圈,充满着天真的好奇,热情如雪天的炭火。

衣裳不整就往女孩子闺房里窜,何况女孩子还未起床?在寻常人家的男男女女间,这都是十分忌讳,何况贾府这人丁多、规矩严的大家世族?然而,这在宝玉却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历来都是耳鬓厮磨如此亲昵的。宝玉最恨无常,他的梦想就是日月同辉、长相厮守。与她们相伴相守,才是宝玉最念念于兹的,一切男女禁忌,在他少年的心里都丝毫没有影响。湘云睡着不老实,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他轻轻替她盖上被子,湘云洗脸的残水,他顺便就洗了脸,还千妹妹万妹妹地央告湘云帮自己梳头打辫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这,却撩起了袭人的醋意。

湘云正帮宝玉打辫子,端坐镜台前的宝玉,手不自觉又拈了胭脂要往口里送,湘云伸出手来“拍”的将胭脂打落,恰在这时,袭人寻人而至,见此,返身回来,颇有些醋意和怨气。正好宝钗来问宝玉何在,袭人酸溜溜地说:“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后,心中明白。明白什么?明白袭人不该宝玉频繁往黛玉闺房里钻。袭人又说:“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在这里,袭人不是以丫环身份示宝钗,俨然操起了类似于“贤内助”的心。因而,宝钗暗忖:“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什么见识?当然是与宝钗一样对宝玉“恨铁不成钢”的见识。既然都存着要把目前走了“邪路”的宝玉往“正路”上拉,那么这就志同道合了。于是,宝钗坐在炕上,细细“考察”起这个在王夫人眼里差不多是宝玉的“准姨娘”的丫头了,通过一番深入了解,其言语志量果然“深可敬爱”,这让宝钗深感欣喜。

王夫人对宝钗也有过宝钗对袭人类似的好印象。王夫人因逼死金钏而担惊受怕,宝钗非常“体贴”,开导她说金钏若不是贪玩掉下井去便是糊涂人,不为可惜,不过多赏她家几两银子,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于心可安。多么“善解人意”的开导,因此深得王夫人喜欢。宝钗与袭人在对待宝玉的见解和态度上高度一致,那就是要想方设法使宝玉洗心革面,走上符合父亲意愿、家族期许的“正路”,成为一个读书上进、光宗耀祖的好青年,这与王夫人的意愿亦高度契合。

宝钗眼里的袭人,就是王夫人眼里的宝钗,至少,对于宝玉的态度上是这样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