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第一个搞出黄袍加身,但只当了3年皇帝,最终便宜了另一人

说起“黄袍加身”,我们第一个会想到赵匡胤。

当时赵匡胤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死后,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一天,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于是朝廷派赵匡胤领兵出征。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这就是所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

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从此开启了长达319年的宋朝天下(北宋+南宋)。

虽然黄袍加身这个词现在基本用来形容赵匡胤,但他并不是首创者,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人用过这招了。那个人叫郭威,正是后周的开创者。

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因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为枢密副使,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位至宰相。

后刘知远的儿子刘承祐继位,对郭威等有功之臣十分猜忌。乾祐三年(950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

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后汉军于七里坡之战大败,刘承祐也在出逃途中被所杀。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随后突然闻报契丹南下,于是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士兵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汴梁,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

广顺元年 (951年),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郭威立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他不但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自己带头俭省,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

后周在郭威的治理下,人民发展安居乐业,只可惜郭威只当了3年多的皇帝,未能实现长久中兴。不过,他却为柴荣和后来赵匡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郭威以黄袍加身开创后周,赵匡胤又以黄袍加身结束后周开创自己的时代,也是一种轮回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