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死后,其继位者不满两年竟然换了三个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主”,在我国两千多年得封建社会中,世袭制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其中不乏争权夺利得历史事件,兄弟反目,叔侄之间相互拔刀相向,那么作为中国最丰富多彩得历史时期,春秋战国对王位争夺之事,将给我们带来怎样得精彩呢。

在经历了炎黄时期“公天下”的时期之后,“家天下”得到来让统治者得江山可以得以延续。到西周时期,人们为了避免王位得争夺,设"立嫡以长不以贤"得宗法制度。汉人毛苌传注说:"为之君,为之大宗也。"是大宗即是国君。宗法制度上规定,大宗为“嫡长子”,与大宗相对为小宗,小宗即为嫡长子之外诸子。当王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关时,社会平稳发展。

西周末年,周幽王宠幸褒姒而废掉宜臼的太子位,而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引起王室内部混乱,就是周天子开了破坏嫡长制度的先例,从此之后,王室内部争权夺位之事一再上演。

一,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 年),王室大臣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庄王弟王子克。 二,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 年),周惠王的叔父王子颓在大夫国、边伯等5人的支持下,将惠王赶下台,立王子颓为王。

三,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 年),周襄王的异母弟王子带联络戒狄人,欲攻杀襄王自立。

四,周定王二十八年(公元前441 年)死,长子去疾立为哀王。哀王即位仅3个月,就被他的弟弟叔杀死,叔自立为思王。思王上台只5个月,又被他的小弟弟嵬杀死。嵬自立为考王。

王室在争权得同时,各方诸侯国得夺位之事也是层出不穷。作为"犹秉周礼"的鲁国,鲁桓公杀隐公而即国君位。鲁庄公死后,他的三位弟弟争立自己的代理人。小弟季友立公子般,不到3个月就被长弟庆父杀死。季友又立公子启方,为闵公。闵公立不到两年,又被庆父杀死。季友再立闵公的异母兄公子申,是为僖公。所谓“庆父不死,鲁国未已”。像齐国齐桓公死后,5个儿子争位,尸体3个月无人收殓,致使蛆虫爬出屋外。

历史上得一幕幕在我们今天逐步上演。历史就给我们得是教训,教育,教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