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首辅刘健辜负先帝重托,是谁迫害了他

在明朝中期有一位刘健,当时的名臣,内阁首辅大臣,出生在1433年,老师是薛瑄。1460年成为进士,接着成为了翰林编修,少詹事,还成为了太子朱佑樘的讲官,等到孝宗成为皇帝之后,刘健步步直升,成为了翰林学士,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等。1498年成为了首辅大臣,太子太傅,后来因为奏请诛杀宦官刘瑾没有被批准,刘健结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回到家中,被削为平民。1526年刘建去世,刘建在朝中,是四朝元老,担任首辅八年,对当时的朝政有着很大的影响。

刘健的父亲是刘亮,家庭是有学问有品行的家庭,加上又跟随薛瑄学习读书,少年的刘健就稳重端庄。等到1460年成为进士,进入翰林院之后,刘健更加勤奋刻苦,一心都扑在学习上,闭门谢客,只是读书,熟读经书,有经世济民的志向,因为只好读书,大家都称刘建是木头。这样的刘健也为自己的以后的路搭建的更为广阔,成为了翰林修撰,成为朱佑樘的讲官,和朱佑樘的关系也很好。等到朱佑樘当上皇帝之后,刘健也跟着升迁了,成为了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到了1491年又成为了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又在1498年成为了首辅,可谓仕途顺利,一直升迁。

刘健不仅是博学多才,以天下为己任,还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大臣,他敢于直言进谏,从不畏惧皇权,也是一个忧国忧民之人,位高权重的刘健不免会招来其他大臣的诋毁、抹黑,但是他从来都不放在心上,一心只为国家,为江山社稷,为皇帝。他赏罚分明,向朝中举荐贤才,他在朝中的为人,让朝中的大臣都佩服不已。在孝宗时期,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个人尽心尽力辅佐,孝宗对刘健极为尊重,刘健还被孝宗称为先生,每次和刘健谈话,都会把左右潜退,两个人密谈,刘健提出的建议,孝宗都会接受。

这样的时间没有持续多久,虽然刘健把自己的才华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在最后也是伤了心。孝宗去世之后,朱厚照成为了皇帝,也就是武宗。这时候武宗身边多了一个刘瑾,这个刘瑾是宦官,贪图享乐,从不理政事,还趁机和别人一起干预朝政。刘健等人看不过去,就像皇帝进言,但是没有起到作用,依旧是变本加厉的玩耍。刘健非常自责,有负于先帝的重托,之后就退休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彻底告老还乡。刘健回家之后,刘瑾更加变本加厉,开始结党营私,导致了阶级矛盾化升级。刘健知道非常伤心,也没有办法。刘瑾还陷害在家养老的刘健,后被削了官职,成为平民,夺去了封号。但在这一年,刘瑾的风光也褪去了,被诛杀,刘健又官复原职,但是刘健也非常生气,气自己辜负了先帝的重托,在1526年刘健去世,终年94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