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人,往往下场不会太好,原来如此

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农民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造反了。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次第一个站起来造反的人都玩完了,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

比如秦末的陈胜,吴广,元末的韩山童,明末的李自成,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第一点,我觉得造反是个相当有技术含量的活。第一个带头起步的人总会面临比别人更大的困难,比如没有人在前面指路,告诉他怎么造反才能成功,所以第一个起义的人缺乏经验,所有的道路只能抹黑自己走,当然就少不了歪路邪路之类的了。

经验还在其次,最重要的容易被朝廷记住。朝廷虽然已经腐败无能,但是有一点,人家毕竟有兵吧。对付不了别的国家的强敌,对付几个手持农具的农民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朝廷即使再昏庸也会可着劲的打你小子,像陈胜吴广不就是被这么灭掉的吗?秦朝虽然残暴,但是军事实力十分强大,项羽都很头疼。

后来真正起义成功的比如刘邦,朱元璋等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装孙子。确实,刘邦的军队和项羽简直没法比,所以他处处示弱,处处讨好,直到有一天,项羽发现刘邦已经成了庞然大物。

朱元璋的缓称王不是不称王,但是还是成功的转移了朝廷的注意力,不可谓不高明。

就这样,这些后面起义的人让之前的人做了他们的挡箭牌,挡住了朝廷的炮火,壮大了自己。而当前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分钱分女人的时候,他们异常的清醒。

他们不断的总结前人的失误和经验,逐步蚕食前人的势力,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

要说其中有运气成分吗?肯定有,比如刘邦的鸿门宴,项羽有很多次机会杀掉他,可偏偏没杀。这样滑稽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但却是事实。

所以,中国人一贯遵循枪打出头鸟的原则,谁知道出头鸟死了,隐藏着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隐忍是一门深刻的哲学,最后得到天下的,无一不是先忍受别人之气,最后扬眉吐气的人。

所以中国人常说,笑到最后才是赢,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