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故事里的潘仁美,其实是一个背锅侠

吴按:今天推送的文章,是一篇来稿,作者是赵沁先生(是否为赵宋皇室后裔?)。文章澄清了通俗文学制造的一个大误会,值得一读。感谢作者赐稿。

杨家将的故事被发展为评书、小说演义、连环画,家喻户晓。大概国人对北宋历史人物中了解最多的故事之一。

杨家将故事中有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叫潘仁美,他公报私仇杀害了杨七郎,并陷害了杨业杨老令公,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很多人看的时候都为杨家将鸣不平,认为潘仁美罪大恶极。小时候每当听到刘兰芳老师说杨家将评书,说到到潘仁美如何陷害杨七郎、杨业,小伙伴们都怒不可遏,深感大宋皇帝太昏庸,怎么让如此奸臣陷害忠良,潘仁美和秦桧一样都是历史的罪人,就连潘姓的同学都深以姓潘为耻。

长大后读了历史书,才发现一切都是虚构,原来我生活在虚构的历史里好多年。在正史里潘仁美的原型是北宋初的武将潘美,但他不是评书里面的文官,其实说他是宋初第一名将也不为过,功绩比所谓“杨无敌“的杨业高多了。他的最主要两项功绩:

开宝三年(970年),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作为主将率军灭了南汉国。有灭国之功。

开宝八年(975年)伐南唐,主将是曹彬,潘美是副将,二把手,灭亡南唐,他功不可没,之后加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

潘美两次灭国之功不是后来杨业乃至整体杨家将的功绩加在一起可以比的。反过来我们看看评书当中的杨家的英雄们: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灭了北汉,作为北汉的降将加入宋朝的武将行列,立下汗马功劳,如:

980年,辽军10万攻雁门关(今山西代县西北),杨业率精骑迂回至关北,与其它宋军主力一起南北夹击,杀辽将萧咄李,俘都指挥使李重诲,大获全胜。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契丹,杨业受太宗所器重,作为副将,与主帅潘美率军出雁门关,连克寰(今朔州东)、朔、应、云(今应县、大同)等州。

西路军这边虽然进展顺利,但不久后大宋北伐的东路军战败,导致雍熙北伐整体失败,潘美和杨业被迫从西路退军,当时他们打下的四个州都居住的都是汉人,太宗下令把这些汉人带回宋朝,把空城留给辽军。那么必需有部队承担断后掩护的任务,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也是危险的任务。

杨业英勇承担了断后的责任。他临行前和潘美约好,让潘美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埋下伏兵接应他。然后杨业挥军断后与辽军大部队厮杀,后陷入重围,苦战终日,退入陈家谷。

当时的西路军的监军王侁贪生怕死,紧令主帅潘美撤军,于是杨业退到陈家谷的时候发现并没有援军接应,于是杨业只能死战不退,后被辽国大将萧挞凛生擒,被俘后杨业绝食而死,非常壮烈。

从太平兴国四年至雍熙三年,杨业在北宋为将不过仅仅七年左右的时间,时间虽然短暂但的确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深得太宗皇帝器重,但是若把这些功劳在大宋历史的武将中比一比,那还真不算什么,前十几名都排不上。

杨家第二代比较有名的只有杨延昭算的上是当时名将,其它所谓的杨家七郎八虎、八姐九妹,个个武功卓绝,打得辽兵屁滚尿流的大英雄均为虚构人物。

杨业的夫人佘太君是西北将门折家的人,姓折,评估里面也许是折和佘同音,所以是佘太君,历史没有记录她能打战或上过战场,所以她百岁挂帅是无稽之谈,自然也没有所谓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

另外,最著名的杨门女将、巾帼英雄穆桂英是完全虚构的人物,不但如此,她的夫君杨宗保也无此人,所以没有什么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战绩。

杨文广倒确实是历史人物,不过他不是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儿子,是杨延昭的儿子。是一名普通的大宋中级军官,在西北抗击过西夏。

杨文广之后,杨家就没出什么有名望的武将了。

对于杨业之死,身为主帅的潘美也许要负上一定的责任,但宋代以文御武,他也无法抵抗监军文官王侁的命令,杨业也是如此。除此之外,他也从来没有和杨家有其它交集。更没有迫害过哪些虚构的杨家将们。但这个锅也背的太大太狠了。被后世小说、演义、评书黑成木炭了。

潘美不及弱冠之年便从军,建立无数战功。公元954年开始更是跟随还是后周武将的太祖参加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以一万破三万。夺四川、平湖广立下汗马功劳。灭南汉、灭南唐更是为大宋建立了灭国的不世之功。他治军严谨,曾经因部下攻城后报复性的抢掠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主动请求责罚,承担责任。他还收养过周世宗遗孤,也就是后来的潘惟吉。

一代名将遗臭万年,都拜小说、评书之赐。有的时候,小说、电视剧、电影的传播影响力是非常强的,但哪些已经入土的历史人物,不断的被拉出来,被娱乐被消费,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