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回延安|让心灵更纯净 让精神再升华

孙东林:心灵得到洗礼

“从小就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能来延安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心灵得到洗礼!”孙东林对记者说。

2010年2月9日(农历腊月廿六),在京、津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驾车带着妻子、三个儿女和26万元现金从天津出发,准备赶回老家过年,同时给先期回武汉的农民工们发放工钱。次日凌晨行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路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遇难。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顾不上安慰年迈的父母,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60多名农民工手中。由于哥哥的账单多已找不到,孙东林让农民工们凭着良心报领工钱,还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信守承诺,被人们誉为“信义兄弟”。

孙东林说,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运筹帷幄,打赢了抗日战争,解放了全中国。这次来到延安参加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去梁家河参观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洗礼。让我更加坚定要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延安,没有看到黄土高坡、尘土飞扬,到处绿意盎然;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交通四通八达,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记者 叶树峰

张丽莉:兴奋 期盼 圆梦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兴奋、期盼、圆梦”这六个字表达了她对延安的感受。

2012年,本可以躲过失控客车的她,为了救学生,用血肉诠释了一名师者的担当,事故后她的双腿粉碎性骨折被高位截肢。如今,她坐着轮椅来到延安,寻访心中的革命圣地。“想来一场红色之旅,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张丽莉说。

“我在飞机降落的过程当中,看到这片厚重的黄土地,脑海里想到了安塞腰鼓、陕北民歌,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革命事迹。”张丽莉说,到了延安之后,才感受到延安不仅有革命历史和民俗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这里的植被也很好,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延安是一个富有活力、欣欣向荣的城市。

张丽莉看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书中她了解到,那时候没有绿水青山,生产、生活环境差,但是总书记在梁家河却有收获。他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关心烧火做饭、上厕所的问题,只要老百姓的事,他都当大事去做。所以这次来延安她特别想近距离了解梁家河的魅力所在。

“看到总书记当年生活过的地方之后,我在朋友圈里面发了几张照片。最主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奋斗。”张丽莉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张丽莉表示,延安最不缺少向善的力量,延安人拥有一种真正的大爱。如果没有当初延安的付出,就没有祖国今日的强大与自豪。好人不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保持这颗心不变。“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延安,进一步感受延安的魅力。”张丽莉说道。

记者 叶四青

官东:要像更多好人学习

“我是一名军人,又是一名党员,延安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这次来延安,让我感触颇多。”谈起此次延安之行,官东开心地说。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轮,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罕见强对流天气,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事件发生后,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宣城市宁国籍士官官东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救出两名幸存者,在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无私让出自己的装备,并凭着自己精湛的潜水技能安全浮出水面,受到李克强总理特别赞扬,海军工程大学授予官东一等功。

来延安之前,通过学习,官东对延安的革命历史和朴实民风有了初步了解。来延安后,他亲身感受到了延安人的热情,城市的快速发展。梁家河之行更让他感受到了习总书记插队时的艰苦奋斗精神,了解到了习总书记当年是如何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如何与劳动人民培养了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延安之行让他结识了许多“中国好人”,近距离地了解了每个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说:“我要多向他们学习,让好人精神在脑子里深深扎根。今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发扬好人精神,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中国好人’行列,让好人精神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

记者 郑鹏

高利兵:点赞新区建设

“这是我第一次来延安,平时家里忙根本没时间出来旅游。”当记者问起高利兵第几次来延安时,这位来自榆林的“中国好人”笑着对记者说。

高利兵是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高家堡村人,多年来,他共资助过40多个贫困孩子,金额达5万多元。作为神华神东矿业服务公司哈拉沟水暖服务部的一名普通员工,高利兵每月仅有2000多元工资,他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寄给家里后,留给自己的已经所剩无几,有时候一个月生活费还不到500块钱。若是在网上看到有贫困孩子需要帮助的消息,他还会瞒着家人跟朋友借钱捐助。当有人问他这样做值不值得时,高利兵回答说,“我小时候受过穷,所以现在哪怕捐助给贫困孩子三五十块钱,自己也想帮。我想通过自己的坚持,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帮助那些贫困孩子。”

谈起来延安的感受,高利兵说,他常常听身边的人说最近几年延安发展得很快。来到延安后看到,延安的城市建设和环境都很好,城区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尤其是新区的建设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他开了眼界。“延安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新区建设得这么漂亮,真是让人赞叹。以后有机会了我还要多来延安看看,希望延安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记者 叶树峰

袁梅芬:忐忑 激动 自豪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到圣地延安,学习延安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信念把这一美德传承发扬下去。”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步步高服装店店主袁梅芬说。

袁梅芬和丈夫先后在1983年和1984年抱养两个弃婴,1989年又赡养了当时69岁的孤寡老人赵松林,5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一个家,用超越血缘的爱,续写了人间真情。在袁梅芬夫妇近30年的悉心照顾下,2015年,95岁高龄的赵松林老人安然离世。袁梅芬创业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多次给贫困学生捐款,给敬老院老人送营养品,给下岗姐妹创造再就业机会。“我从不避讳谈一双儿女是领养来的事实,我经常教导他们要帮助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和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把正能量传承发扬下去,为社会作出贡献。”在袁梅芬的眼里,她只是做了一些生活中非常平淡的事情,根本算不了什么大事。

“我第一次来延安,来之前想象这里都是黄土和荒山,一定很落后,来了之后我看到老区人民把延安建设得这么好,这么美。”袁梅芬说,她是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踏上延安这片黄土地的。激动的是可以来圣地延安看一看,学一学延安精神,忐忑的是自己年龄大没文化,突然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不适应。

袁梅芬说,“作为一名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党和国家给予了我很高的荣誉,我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担负起传承孝老爱亲的责任。”

记者 刘小艳 实习生 延媛

许诺:用好人精神服务百姓

“我是江西人,我是带着井冈山精神来学习延安精神的,在延安,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谈起此次延安之行,许诺满脸都是兴奋。

许诺曾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消防总队战士,参加了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救援,2016年退役。2017年3月16日晚,南昌市老福山立交桥发生3车相撞事故,车辆受到猛烈撞击燃起熊熊大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恰巧驾车路过的许诺快速冲向着火汽车,他一边把卡在副驾驶室车门上的伤者往外拖,一边拼命呼救。最终,在另外两位见义勇为的群众应维雨、杨国华的帮助下,三人合力救出了3名被卡在车上的乘客。

许诺说,他是一名90后,这次能到延安参加5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感到非常高兴,与这些“中国好人”在一起,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发现了自身许多不足。他曾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职责的转换,他有一个愿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希望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帮助,做一个对家庭有用、对工作有用、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用的人。此次到延安来,他了解了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结合江西的井冈山精神,他知道了如何继续做好人,在社区这一最基层的组织如何更好地用“好人精神”服务老百姓。

记者 郑鹏

编辑/强婷婷

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