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来自东方国度的宴会,究竟有什么不同?

文/小肥虾

中国的宴会是一种古老的饮食文化。林语堂说,如果说中国人非常重视某些东西,那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学习,而是食物。中国通过几千年的贸易交往、外族入侵和王朝更迭,不断地将外来的新元素融入进她的饮食文化中。

最早的皇家宴会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和宗教色彩。在商朝,一位名为伊尹的厨师,甚至被任命为宰相,推崇以烹饪之道治国——这在老子的《道德经》里也被提及:“治大国若烹小鲜”。人们追求永生,讲求阴阳和冷热适中,这些方法和理论与儒教结合,发展为举行宴会时国家的正统礼仪。

汉唐王朝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宴会开始变得复杂与世故。祭祀仪式要求皇帝在祭祀之前斋戒,把食物供奉给上天,以确保丰收和健康。宋朝被公认为是中国宴会的黄金时代,这个时候,不仅帝王的宴会壮观奢华,随着贸易的往来和财富的增加,商人阶层也开始举办自己的宴会。明朝以后,御膳房的出现,满汉全席的发展,让中国的宴会变得更加具有仪式感的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挥霍性。

节日宴会是食物将人们联系起来的纽带。小年送灶王爷、冬至喂饱饿鬼、端午和中秋特有的粽子和月饼,以及最丰盛和最具仪式感的新年宴会,是中国文化在宴饮中的集中体现。桌子上的大鱼大肉,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声,象征着中国人丰盛且圆满的新的一年。

如果说有一种宴会能够浓缩一个国家的传统和文化,那么与日式饮茶仪式一同提供的正餐——茶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茶席更像是一场精神盛宴,主人和客人短暂地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共同享受一段时间的和谐与平静,并在其中感悟到审美。

所谓“禅茶一味”,说到茶席,就不得不提到茶。饮茶由中国引进到日本,茶与道结合,这种缓慢的、清净的、从容不迫的仪式表达了佛教禅宗的思想。日本茶道祖师千利休曾经提过茶道的指导原则:和、敬、清、寂,它们贯穿整个茶道的始终。他的哲学和教义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以至于丰臣秀吉认为他过于强大,最后逼他自杀。

“席”的意思即宴会,但是茶席意味着节俭且令人满意的一餐,通常由三道菜和一道汤组成。这种精进料理在其巅峰时期,是所有日本料理中最美丽且最美味的,它的配料与食材完全遵循季节的变换而更新,且几乎没有重复。

饮茶仪式作为一项如工匠一般执行的流程或任务,在观看的过程中十分美好。器具、环境、意境都是绝佳的,茶道里使用上好的抹茶粉。抹茶入口后味道微苦,这种苦味被预先提供的软黏的甜点很好地中和。茶席的高潮将和、敬、清、寂所有元素很好地融合,而缓慢的仪式节奏和抹茶的冲击力之间的对比,表现出日本人对寂静的掩饰,像一滴露珠,悄无声息地划过,冰凉沁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