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将一一王忠嗣

王忠嗣华州郑县人,原名叫王训,唐玄宗时名将王海宾之子。对吐蕃作战的武阶之战中,王海宾战死,。九岁时入宫见唐玄宗,伏地号洶大哭。唐玄宗扶着他背说:"这实在是象霍去病一样的孤儿啊!”于是,赐名忠嗣养在宫中。肃宗当时是郑王,唐玄宗让郑王和王忠嗣成为好朋友。等到长大了,王忠嗣变得雄毅寡言,勇武有谋略。唐玄宗和他谈论军事,王忠嗣会讲得滔滔不绝,唐玄宗非常器重他。试着让王忠嗣做代州别驾。当地恶霸都关起门来,不敢作为非作歹的事情。王忠嗣年轻气盛,多次率骑兵出塞。郑王对唐玄宗说:"王忠嗣武勇好斗,留在边防,恐怕要见不到他,因此王忠嗣被召回。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王忠嗣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杜希望出征。在玉川战役中,王忠嗣率三百精锐骑兵突袭正在阅兵的吐蕃赞普,斩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万头,这一年王忠嗣十八岁,功绩可比汉冠军候霍去病。唐玄宗多次迁任王忠嗣为左威卫将军。吐蕃兵欲报新城兵败之耻,唐军恐惧,王忠嗣单人独骑闯入敌阵,左冲右突杀死吐蕃兵数百人,吐蕃阵线被冲乱,唐军趁机侧击,取得大捷。王忠嗣官拜左金吾卫将军,领河东节度副使,大同军使,不久任河东节度使,后任塑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军北伐溪和契丹,三战三捷,契丹军队全军覆没。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塑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和陇右节度使。四镇总兵力达26.万余人,一人身挂四镇帅印,撑控万余里,在大唐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比后来造反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要强大得多。王忠嗣在非常有战略眼光,在边境互市中提高马匹价格,吐蕃人争相交易,吐蕃人马渐少,唐军兵强马壮,军马繁盛。王忠嗣年轻负勇,做主帅后能安定边界,不生事非。王忠嗣说:"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王忠嗣有一张一百五十斤忠的弓,平时藏起来\表示没什么用途,他手下士气高涨,人人思战:从塑方到云中拓地数千里;北部边境得到安定。746年,吐蕃叛乱,王忠嗣奉诏讨伐。他集中优势兵力发动青海湖之战,大破吐蕃北部进攻。积石之战中,吐蕃全军覆没。之后千里奔驰击败吐蕃和大食联军。从此大唐军威镇八方,四海威服。王忠嗣眼光独道,多次上书说安禄山有谋反之心,没有受到重视。当朝权臣李林甫非常仇视王忠嗣,诬陷他因养在官中,说过"欲立郑王为帝"的话。唐玄宗非常愤怒,按律要杀死王忠嗣。幸亏宠臣以官位担保,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不久忧愤而死,享年四十五岁。古来红颜和良将很少白发卧床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