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就已定下继承皇位之人,一件事充分说明“非胤禛莫属”!

在康熙的最后十年里,上演着清朝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夺嫡大战,在这场持续十年的宫廷大片中,皇子们作为主角粉墨登场,康熙作为评委在后台仔细甄选最后的获奖者,也就是未来大清皇帝的接班人。

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康熙晚年那些有出息的皇子们:

去掉两个被圈禁的阿哥(老大和老十三),当时以三阿哥胤祉最年长,而且为人低调,有学识,但缺乏对政治的热情和谋略;八阿哥胤禩表现太突出,却颇有越界之嫌;十四阿哥胤禵禩康熙晚年上升最快、也是最受关注的政治明星,但在康熙去世前尚看不出有接班的迹象。至于其他阿哥,要不就是年龄太小,要不就是缺乏政治野心和突出的才干。

这时,一个平时不显山露水但总在关键时候时隐时现的人物逐渐出现在众人眼前,这就是四阿哥胤禛。这个人看似平静,其实颇有心计,虽然从不出头,但每次出什么事,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胤禛本不是官迷,应该说,胤禛对夺取储位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过程,其中应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废太子作为分界线。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一废太子之前,他的态度基本上是:承认既定现实,并对父皇和太子都存敬畏之心,不去抱什么非分之想。

既然太子胤礽已经基本不可能接班了,其他的皇子也都不是皇后所生,大家一下就都平等了,都有权力去继承康熙的皇位,而自己又是相对年长的皇子,能力也凑合,那为什么不能接班呢?跟老婆亲、热不到2分钟就不行了,多关注这个唯、欣(BBNN数字366),戦斗力可以成倍增长,《挺》的久更幸福!

就在胤禛心中的天平倾斜的时候,胤禛的心腹戴铎(这位爷就是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也就是废太子的第二年,给胤禛写了一封神秘的书信,这封信对他今后的人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相信不需要角逐皇位的人读了之后也会受益匪浅。

在信中,戴铎劝自己的主子加入争夺储位的行列中。随后,戴铎又提出了三条具体建议,一是如何处理好痛皇父、兄弟们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和朝廷官员的关系;三是如何培养自己的人马、壮大本门实力。

关于处理皇父和兄弟们关系的问题,戴铎建议胤禛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形式有正确的分析。

戴铎首先分析了胤禛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处于一种“英明之父、众多手足”的局势,难就难在面对英明神武的康熙,你要是不展示你优秀的一面,往往不被考虑;但是你要是过分展示你的优秀甚至超过皇父的话,又会被皇父所猜忌,八阿哥胤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随后,戴铎又对与朝廷官员相处的问题提出建议,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很现代的观念“细节决定成败”。皇家无小事,与人交往时,大矛盾的起因往往都是小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小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对成败起到关键作用。譬如皇帝身边的人,因为你对他好,他在适当的机会帮你说上一句话,可能胜过你忙乎半天;要是你不小心得罪了他,他利用皇上不高兴的时候,在背后说你一句坏话,弄不好就会招来祸害。

所以,对待皇父身边的人,一定要放下王爷的架子,和他们搞好关系。即使是那些不太重要的官员或是太监、侍卫等,没事的时候也多夸奖几句,说不定哪天就帮上忙了。何况,说两句好话又不用上税。

最后,戴铎又提出非常实质性的一步,就是如何培养本门之人。

争夺皇位是个体力活,要想在斗争中获胜,关键还是自己人。即使是夺得皇位,到时候也要有大批人来辅佐自己。任何一个优秀的事业开创者,平时都注意笼络自己的人才,靠单打独斗,是成不了气候的。

看了这封信,胤禛更加“大彻大悟”,再加上在这之前,他一直就是一个能保持清醒的人,所以在康熙的面前,始终受到重视。

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康熙因为胤礽的不争气,即悲又愤,以至于得了重病,在这种情况下,三阿哥胤祉和胤禛等人痛哭陈请,冒死为康熙择医,尔后又亲侍汤药,这才使康熙逐渐得到康复。康熙心里很感动,说这几个皇子“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

应该说,在第一次废太子事件中,胤禛给康熙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最开始是胤禛仗义执言,帮废太子说话,还请求将胤礽身上的锁链拿下,这让康熙觉得胤禛心地善良,为人正派。

在康熙病重的时候,胤禛亲自照料皇父,直到康复,又让康熙觉得胤禛十分孝顺,比大阿哥和太子胤礽、八阿哥要真诚实在得多。

踏实做事总是有回报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九日,也就是康熙驾崩的前四天,冬至将到,胤禛被委派去南郊天坛行祭天大礼。按常例,祭天这样的大礼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康熙也没有委派他人。

从这件事中也许就能看出端倪,要是康熙真的有意传位给胤禛,那么这次祭天,也就成了上苍对这位未来之君的审查了。也许冥冥之中,的确是有天数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