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 慈禧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一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因为她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后人评。而我在读完慈禧的一生后,却觉得这个实质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实在不简单。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他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她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却是一个失败者。在她47年的统治中,在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我们也有理由去痛恨她。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看她,她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她十七岁入宫,在众多嫔妃中,只有她所生的儿子存活了下来,正是因为她的儿子,使得她在后宫当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以子贵,由此她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主宰。也由于她手中的权利,她尽享了人生中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又是不幸的,她二十七岁就没有了丈夫,直到七十四岁,且不说她在朝堂之上那一脸的威严,一脸的铁面,在后宫当中,她又是怎样熬过那一个一个漫长的岁月。慈禧中年丧子,同治帝十八岁就死于天花,而且死得非常急促,所以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一生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她无法将自己做妻子温柔的一面与身为人母侍犊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纵观慈禧的一生,人们有理由在自己的形象里去描摹这个女人。

慈禧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光绪死的那天,她还在处理光绪的后事,并立醇亲王载沣之子,不到三岁的溥仪为皇帝,为的就是垂帘听政。她对自己的高寿非常自信,以至于在死前还敢于如此安排皇帝继承人。

慈禧更是一个极度奢华的人。从她的四十大寿起生日就逢时不顺。而在六十大寿时,日本人看准了那年是慈禧的大寿,清政府一定会有所让步,所以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而中国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赔款之巨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此强敌面前,慈禧仍不愿放弃为自己举行庆典,在大臣们一再上书要求取消庆典时,她才勉强做出了让步,但也只是缩小了规模而已,还是从国家吃紧的财政中拨出了300万两,其中这100万两是边防的军费,200万两是修建铁路的钱,除此之外又命令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拿出了298万两。这还不算为慈禧送礼的奇珍异宝。这场六旬庆典足足举行了十五天。除此之外,她为自己所修颐和园,其中挪用的海军军费就多达430万左右,而购买北洋海军的7艘主力舰也只有700万,这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北洋海军军舰的资金。随后所引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朝的惨败,虽不能说所有的原因都在于挪用了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上,但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慈禧甚至连自己已修葺完毕的陵墓都全部拆除重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她的陵墓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花费之巨大在历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此外她的陵墓中,所有的龙都是龙头朝下,龙尾朝上;凤在上,龙在下;一凤压两龙的雕刻,也体现了她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清末皇帝的无能。更有无数的珍宝陪葬,其中最为名贵的就是她嘴里所含的的夜明珠和一对翡翠白菜。如此的奢侈也为日后的东陵大盗案,她与乾隆皇帝的陵寝被盗埋下了伏笔。被洗劫一空的慈禧陵寝几乎被毁于一旦,不但立柱被砍,天花板被掀,宝物被盗,连慈禧的尸体也无法幸免,被扔了出来,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脱去,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情形之惨,惨不忍睹。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死后竟受到如此待遇,这又会不会是上天对她的一种惩罚呢?

当你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心情必定是很沉重的,在钦佩慈禧在男人的世界中如此善于玩弄权术,和处事不惊的人生态度时,也对当时的百姓感到无比的同情。这么一个受人敬仰的圣母皇太后不仅没有带领人民抵抗外国的入侵,反而大大的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使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也无法重演,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站在当时人们的立场上去看待历史,却无法改变历史的结局。这一段使中国蒙羞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落后便要挨打”的客观事实。正是由于那段历史,使中国走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共和国时期,也正是由于那段历史,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无数中国人清醒过来,认识到了自己国家与西方的差距。我至今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段历史,我们是不是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