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历史做了哪些贡献?为什么会有”川人从未负国”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叫川人从未负国,国人决不负川!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领数十万蒙汉联军猛攻钓鱼城,被南宋军民毙命于钓鱼城下,蒙哥死前留下遗言:破城之后,屠尽城中之人。南宋朝廷灭亡后,钓鱼城的抵抗没有了意义,在得到忽必烈不动城中一人一物的承诺下,守军才开城献降,而守城的32名将领全部拔剑自刎。钓鱼城之战蒙古人征战中遭遇绝无仅有的失败,而钓鱼城也是唯一一个抵抗了蒙古人40多年全身而退的城池。钓鱼城之战之后,就有了川人从未负国的说法。

明末,张献忠和李自成凭借四川和清军反复大战长达13年,四川又一次千里无人,堪称举省殉国。殉的是大明。抗战8年中,四川为前线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多!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人,位居当时全国各省之首。新中国建国后,在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与印度、越南接壤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的军分区第一个承担了派兵作战的任务。

川军出川,当时被各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差,弹药少,后勤医疗严重匮乏,但川军却在无数艰苦的战场上、无数次惨烈牺牲证明了川人的血性。四川虽然武器装备最差,但是抗战的人数最多,死难人数最多,事迹也最为可歌可泣。毕竟战火没有在四川燃起,而四川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再一点,之前的四川处在一片军阀混战之中,军阀们为了争地盘打了十年的仗。但是当日本打到中国来的时候。这些军阀们全都捐弃前嫌,握起手来,誓死出川抗战。可见,四川人的家国大义有多么的强烈!

最悲壮的还是台儿庄战役中的藤县保卫战,藤县保卫战中,川军122师和124师在藤县奉命阻击日军第十师团。为了守住藤县,122师用血肉之躯守了藤县三天,师长王铭章曾打电话给李宗仁说“给我们川军留点种吧”,李宗仁知道对日寇的包围快完成了,没有同意。最终122师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师长王铭章临死之前曾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属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20年内战之罪”。

川人用鲜血书写了自己的关荣与骄傲,正因为四川人在历次外族入侵的时候,勇敢的挺身而出,抵抗住了外族入侵中华的前进脚步,赢得了全体中国人的敬佩,所以才有了我们后来所说的“川人从未负国”的说法,这个说法非常到位跟描刻了四川人的爱国精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