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选妃层层选拔,当皇后的规矩更是想不到,宫斗都是小事

清朝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为统治阶级的朝代。而正是由于其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使得清朝的种种规章制度,也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独特性。

后宫自然也不例外。前几年清宫剧大火,让大家接触到了很多有关于清朝后宫的故事。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虚构的成分远大于真实的历史。

清朝毕竟处于封建时代,那时的人们是不可能有机会自由恋爱的。普通人家都需要门当户对,更别说地位最高、讲究血统的皇家了。

在清朝,皇后大多为少数民族。清朝历史上有二十九位皇后,有的是册封,有的则是追封。在这二十九位皇后之中,只有一位是汉人,她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其他皇后,基本都是满族人、蒙古人,早期的皇后还有女真人。而魏佳氏,也是从汉军正黄旗的包衣,抬入满洲的镶黄旗的。

也就是说,清朝的皇后中,是没有“民籍”汉人女子的,只有“旗籍”汉人女子。清朝一直实行“旗内通婚”,只要是“旗籍”女子,无论来自什么民族、自身有什么血统,都有做皇后的可能性。现代大家普遍认知的“满汉通婚”、“满蒙通婚”,其实都来源于“旗内通婚”的政策。

但清朝选皇后,并非只是严在“血统”上。那么清朝选皇后,除了要出身于“旗籍”,究竟还严在哪里呢?

首先,旗人的女孩子要参加皇宫的选秀。就像大家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这些出身高贵的女孩子们,都要穿上旗装,不能随便乱穿衣服。然后每三到五人站成一排,在体和殿或者御花园,等待皇帝或者太后的挑选。看不中就撂牌子,看中的则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当然了,不是所有被看中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后妃的,她们中还有一部分,会被指婚给皇室的宗亲们。

然后,成为嫔妃候选人的女孩子们,还要站成一排,继续等待皇帝与太后的挑选。如果被皇帝和太后选中做皇后,这个女孩子就会被赏赐如意;选中做妃子的,就赏赐荷包。之后便是迎娶皇后的环节,经过纳采礼、纳采宴、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庆贺礼和赐宴等等一系列环节之后,皇后才算是正式被娶进皇宫了。

但是,并非所有皇后,都是选秀进入皇宫的。有的皇后是追尊,而有的皇后,则是在丈夫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嫁给了丈夫。比如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都是这种情况。在他们成为皇帝后,再将自己的嫡福晋封为皇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