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拥有60万大军,为何灭亡时按兵不动?秦始皇的遗嘱揭开真相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喜欢发动战争,穷兵黩武,大大小小的战争不间断,但是要说最大的两场战役,一场是三十万大军的对抗匈奴的战役,另一场是六十万大军的抗击南越。

然而,单从派兵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秦始皇对南越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匈奴。然而,在这个时期,匈奴这个民族才是秦的最大的敌人。

这个民族不仅善于骑射,而且势力强大,人数众多,相比之下,南越还处于新石器时代,根本没有什么规整的队伍和兵器。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秦始皇对一个小小的南越那么大费周折地花心思呢?

秦崇尚法家思想,严刑峻法,主张对外积极扩张,因此秦始皇就不断的对外扩张领土,认为这是君王的职责,而到了要攻克岭南部分的时候,这个蛮夷之地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好攻。

第一次出兵作战时,秦国就输了,率兵的大将军也战死了,原因在于,这岭南地区是个山区,地形崎岖而复杂,秦军攻克进去也只是被围困,而熟悉地形的当地人会采取灵活的游击战将秦军慢慢消耗掉。

秦始皇到了第二次发兵南征的时候,采取的是长期驻守和游击战的形式,他派了赵佗作将领,赵佗率军一面攻打,一面驻军占领,如果占领后再撤军,当地军队就会重新夺取,所以赵佗索性不走了,长期驻扎在前线,然后在广西一带设了边防,打算长期留在这里。

将军给了指示,说长期驻扎在这里,如果不全部占领成功,就不回去了。虽然这将军是做好了准备,可是六十万将士,他们也有家庭,谁不想回家呢。但这六十万人就是住了下来,没有哗变,开始筑城布防,为什么赵佗要这么做呢?原因只有一个,他想和秦国对抗,自立为王。

当时赵佗和任嚣一起来到岭南时,任嚣对他说,与其北上,不如自立。这个地方得天独厚,是自立为王的好地方,别的军队根本进不来,在这里,可以世世代代拥有太平。

眼看着中原的秦朝就要危亡了,汉朝即将建立,赵佗仍然是留在了南越,在跟汉朝关系僵持的时候,他索性称了帝,还立了封号。后来,改朝换代,汉文帝即位了,他才终于臣服中原。

可是,赵佗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后来,秦始皇的遗嘱揭秘了。原来,秦始皇向他下达了特殊的任务,秦始皇并不是为了扩张领土和巩固地位,他有他自己的打算。

虽然当时秦朝疆域已经很大,但是岭南那里仍然是个没有被教化过的地方,与华夏文化脱节,秦始皇想要教化那里,必然要派兵占领那里,然后有人过去住,这才会长远地影响那个地方。

为什么赵佗长久的占领着岭南那几个郡,从来不想着北上向中原扩张呢?原因就是这个,他只是在帮助秦始皇完成一项任务,他只需要占领着岭南地区就好了。

所以,秦始皇这个人,有很长久的谋略,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仅仅是负面的是不公平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