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皇帝的成功秘笈,刘邦这一点让主席夸赞不已

你知道吗?从区区亭长到一国之君,刘邦在群雄逶鹿中脱颖而出,开一代王朝基业,凭借的是知人善用,从速如。毛泽东对之评价日:刘邦听淂进不同意见”是“老粗出人物”的典范。

刘邦起义后,重用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等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谋士,转战各地,与自立为西楚霸王的项羽相持四五年,屡败屡战,最终大败强敌项羽于域下(今安徽灵璧南),项羽败退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身亡。“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朝初建,诸异姓王不断发生叛乱,刘邦继续征讨多年,才取得全国安定统一的局面。

刘邦之所以取胜天下,与他能够得人心是分不开的。他出身下层,了解人民的疾苦。早先,刘邦与项羽及众诸侯相约,最先夺取关中者为王。其后他最先夺取关中,进入关中后,他对父老乡亲们说:你们受秦的苛法很久了,我来是为你们“除害”,不必害怕。并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老百姓有牛羊酒肉慰劳他的军队,一概不接受。并说,粮食多,不要浪费。这样,“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而项羽虽然勇武善战,军事能力比刘邦强,怎奈此人是一个残暴成性的“霸王”,刘邦即皇帝位之后,虽然基本上实行的也是秦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但他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定律令、定军法、定礼仪,提倡节俭;对外与少数民族匀奴单于等实行和亲,以求得边界的平静。凡此,都为盛大的汉王朝奠定了基础刘邦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的意见,采人之所长。他曾经将自己与项羽相比较,分析取胜的原因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愤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毛主席很赞赏刘邦这一点。1962年党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着重解决党的民主集中制问题。毛主席在讲话中要求,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意见,不这样做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他举项羽和刘邦为例,分析了俩人听从意见和一意孤行的不同结果,用刘邦虚心接受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事例给大家生动的上了一课。

​ 肯定刘邦的“从谏如流”,善于听取意见;否定项羽不爱听别人不同意见,导致失败的可悲下场,这是毛泽东对历史人物评价,也是给子今人的宝贵意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