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发现的延安“抗大”毕业证

张克平是山西省河津市小梁乡伯王村村民,他家珍藏着一张父亲张和鉴70多年前在延安“抗大”学习时的毕业证书。这张在战火中诞生的毕业证,当年一直由他父亲小心翼翼地保管,至今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是一份难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抗大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址迁至延安,改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延安抗大。抗大是延安时期我党创办的最有影响的学校。

延安抗大由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副校长。学员主要来自于从部队抽调的干部,也有从社会上招收的一些知识青年。课程主要学习政治、军事、历史、民运、统战等内容。后来广为人知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就是毛泽东在1938年5月为延安抗大作的题词。

1938年12月,晋东南和晋察冀根据地分别成立抗大分校。1939年,总校迁往华北敌后根据地,并先后在延安、淮北、苏北、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等根据地建立分校。至1945年,总校和12个分校共培养20余万名革命干部。抗战胜利后,抗日军政大学改名为军事政治大学。

故事

张克平的父亲张和鉴,1935年考入山西运城师范学校,在校担任后援宣传队长期间,经常带领学生剧团下乡演出话剧,宣传抗日,并捐款慰劳抗日伤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张和鉴在运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加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后经介绍赴延安 抗大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抗大毕业后,张和鉴被党组织派往后方,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解放后,张和鉴先后任河津县政府文教科科长、河津县文教局局长等职。

这张毕业证就是张和鉴1938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毕业时,经校方严格考查后颁发的。毕业证长19厘米,宽15厘米,编号为4201号。该毕业证的左半部分为毛泽东的题词,内容是:“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右半部分正文的内容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第四期第一大队第二支队学员张和鉴学习期满,经本校考查学习成绩尚属合格准于毕业,特发毕业证书”。发证时落款为校长林彪,副校长罗瑞卿,颁发日期为1938年12月22日。

瑕疵

文化大革命期间,先是罗瑞卿被“打倒”,后来林彪在叛逃时折戟沉沙。张和鉴为免遭株连,将林彪、罗瑞卿的名字用墨汁涂掉,使这张弥足珍贵的抗大毕业证留下了瑕疵,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