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为什么能哭倒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说起中国历史,就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

而说起秦朝,就要说一说那个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号称“皇帝”,也是因“暴虐”而知名的秦始皇。

最终,说起大秦帝国速兴速亡的原因,就要说到那条横旦北方的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流传的。

关于孟姜女的最早的故事原型源于《春秋》一书。襄公二十三年,齐候(庄公)袭莒……杞梁,华还载甲夜入旦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候氏……,莒子亲鼓,从而伐之获杞梁,齐候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杞梁之妻)辞曰:“殖(杞梁)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就是说齐国的将领杞梁为国捐躯,齐侯归国途中遇到杞梁的妻子,就想当场便宜吊唁亡士,而杞梁之妻认为应该在家里吊唁,于是齐侯就去了杞梁家里。

这是春秋时期的历史记载。

到了战国秦汉之际,这个故事就逐渐发生了变化,说杞梁的妻子为丈夫的死而痛哭甚哀。

时至东汉时期,就有故事流传说,杞梁的妻子因恸哭而“杞都城感之而颓”,可以说是一哭而倾人城。

到三国时期,就有说法:“杞妻哭梁,山为之崩”。这下可好,不仅能哭塌城墙,还连山都能哭崩了。

至魏晋时期,这个故事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杞粱由春秋时期的齐人转变为秦朝的燕人;杞粱妻的名字也出现在传说中,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粱的死因也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而被捉后杀死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孟姜女要向城而哭,哭声悲凄,听着无不动容,十天后,最终哭塌了城墙,但是城墙之内的尸骨太多,只有通过滴血认骨的办法才能辨别。

唐代这个故事继续演绎,增加了很多孟姜女和丈夫生前的往来故事。

宋代的时候人们已经相信这个孟姜女确有其人,并且还建了孟姜女庙。

元明清时期,随着话本,小说,戏曲的流传,孟姜女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并在流传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变种版本,然而最广被人知的就是如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了(见附文)。

从孟姜女故事的发源演变也可以大概知道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故事的由来。中国知名史学家顾颉刚通过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提出了“古史层累说”,就是说越往后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更为丰满充实,而传说的古史的时期就越长。这种“层垒构成说”不仅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还原认识历史真实情况也是大有裨益。

附文:

《孟姜女哭长城》(来源自中国历史故事网)

相传秦朝时有个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万喜良抓了去做民夫。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转眼已是一载,万喜良一去后杳无音信,眼看天寒地冻,孟姜女万分不放心,夜赶寒衣,辞别二老,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一路打探着万里跋涉寻到长城脚底,却听得修长城的民夫说丈夫早已累死,尸体不知埋于何处。孟姜女顿时痛哭失声,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荡波,长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来。孟姜女为了辨认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万喜良的骨头之上时,血珠凝住不动。

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看见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隧起心霸占。

孟姜女将计就计,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长的孝棚;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领文武百官到祭台上吊祀万喜良;三要在成亲之前,与秦始皇游海为万喜良举行葬礼。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宁死不从。秦始皇此时色心难耐,为了讨得孟姜女欢心,竟然一一答应。 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完丈夫,哭得血泪模糊时,一纵跳入了海里。秦始皇大发雷霆,命令士兵赶忙打捞,即时大海咆哮,狂风四起,秦始皇不得而归。原来是海龙王和公主可怜孟姜女的遭遇,命令了蟹兵蟹将前去把孟姜女接进了龙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