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刚即位,为何诸侯都要灭商,真不是他的错

商朝600多年,频繁迁都,主要原因是王位争夺后,新即位者不能完全摆脱反对派的威胁,迫不得已迁都。商朝30个左右天子,一半以上都不是太子即位,而是兄弟、叔侄等夺权上位。

商王帝乙虽然后宫佳丽不少,却只有三个儿子,长子微子,次子微仲,三子受。前两个儿子,都非正妻所生,只有幼子受,乃王后所生,因此立为太子。

太子受(后来的商纣王)聪明勇猛,才力过人。一次商王帝乙召集群臣到御园玩赏牡丹,不料年久失修的飞云阁塌下一梁,太子受急中生智,用一双铁壁托梁,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

商王帝乙非常疼爱自己这个晚子,可是太子受比他的两个哥哥小得多,实力上远不及两个哥哥。不仅如此,商王帝乙的两个弟弟比干和箕子,也是非常有实力的人。这四人常年在商朝军中供职,统领千军万马,在军中威信非常高,堪称商朝“四贵”。

为了避免太子受即位时的内忧外患,商王帝乙决定与各方敌对势力休兵。

商朝不断对外作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敌人众多,为了缓解压力,商王帝乙将四方最有实力的诸侯封为方伯,以此掌控天下大局。

北伯侯崇侯虎一向与商朝关系不错,双方多次合力讨伐鬼方(今内蒙古乌兰察布以北)、土方(今内蒙古凉城地区)、舌方(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北)等戎人。北伯侯统领大小诸侯,年年进贡,臣服商朝。

南伯侯鄂崇禹,与商朝的摩擦不断,只是因为隔着大别山、桐柏山等山脉,商朝与南蛮之间的战争没有与东夷那么激烈。

东伯侯姜桓楚则为最大的敌人,夏商两朝都将东夷人视为最大的敌人。由于历史原因,东夷人自认是华夏正统,他们本该接替禹帝禅让为天子的。

商王帝乙主动与东伯侯姜桓楚停战,令太子受娶东伯侯的女儿东姜,两大豪强休战,东夷与中原打了上千年,迎来短暂的光明。

西伯侯姬昌,姬姓是从陇东高原上走下来部落,他们的死敌是犬戎。姬昌的父亲姬历,因在讨伐戎狄时功高盖主,商王帝乙的父亲商王文丁囚禁而死。那一年是公元前1100年,商王文丁临死前,对姬历嘉其功而后杀之,为商王帝乙消除隐患。

姬昌为其父报仇,屡次起兵东侵。商王帝乙为避免东西两线开战,将妹妹嫁给姬昌,这才暂时缓解西面的军事压力。

四大方伯之中,东、西、南三方,都需要进一步改善关系,尤其是东伯侯和西伯侯,实力都很强劲。经过商王帝乙晚年修复关系,四大方伯统领天下诸侯八百个,每年一进贡,三年一大朝。商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不久之后,商王帝乙去世,太子受即位,是为商纣王。各方诸侯暗流涌动,尤其是东西方伯都厉兵秣马,山雨欲来风满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