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菲律宾的地图中,忽略了什么至关重要的因素?导致战略失败

综观日军菲律宾兵要地志图,明显忽视战场的气象要素,特别是台风和雨。很难想象那些毕业于陆军大学、供职于参谋本部的日军高级参谋竟有如此疏忽。“东风不与周郎便”,恰是台风和大雨使美军拟建的莱特岛的机场变成“巨大的沼泽”;仍是大雨使莱特岛“断颈山脊”,美、日双方军队的散兵坑成为“浴缸”;即便是补给的小路被雨水所断,数千名工兵日夜赶修也于事无补。

日军1:50万菲律宾兵要地志图港口与机场

不仅是气象,日军菲律宾兵要地志图中,战场补给、水源以及生存条件记述也都过于简略。菲律宾中部的保和岛,图中记载“本岛米产不足,需由棉兰老岛、内格罗斯岛输入”;罗塔岛“米主产地,米不足。牛肉、牛乳、鸡蛋等产出多、廉价。淡水鱼量多”;达沃“海岸椰子林多,生产椰子油”等等,仅此而已。由于日军忽视战场生存条件的调查,致使守岛日军陷入绝境。日军独立第 54 混成旅炮兵大队中士荻原长一的回忆录《骷髅的证词——棉兰老岛逃生记》,便生动记载了日军热带丛林生存的实录和经验。

日军第16师团研究菲律宾地图

另外,日军菲律宾兵要图中战场饮用水源记述寥寥,平均方圆数百公里仅注一处。如棉兰老岛某地以南“地下水源饮用适”;该岛北近海处的机场图上记述“水路修建中,掘井使用”。萨马岛“饮用水雨水,水井少。”这么少的饮用水源如何支撑日军庞大的驻军及当地的居民?令人费解。由于日军兵要调查人员军事素质不一,关注点也不同。引入注目的是日军菲律宾宿务岛图幅中,对各大小居民地的人口、户数,以及可宿营的部队人数,均用分子式表明,密密麻麻,遍布全图。如锡基霍尔岛最南端的居民地调查为 2400 户、1.65 万人,宿营力为步兵 3 个中队(连)。此点为笔者所见的日军 1:50 万菲律宾兵要地志图幅中所仅有。这使笔者想起中国抗日战争中,日军编制的《四川省兵要地志概说》和《陕西省兵要地志概说》中,也有日军对中国四川、陕西两省各地人口、户数及军队宿营力编绘的要图。但笔者认为其准确性值得怀疑,特别是陕西省的数据。

日本海军在菲律宾折损军舰一览图

或许是笔者长时间俯视日军的老地图,那纵横的坐标网在眼前恍如棋盘格。可以想见,当年那些日本军官在地图上指画。打仗对他们而言就像下棋,大量士兵却被投入远隔重洋的坟墓。面对这 67 年前的日军老地图,存世寥寥,笔者却不愿多看它,那红色的兵要注记和符号像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