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慈禧吃饭宫女们养成了古怪习惯,一旦违反必受太监的特殊惩罚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如简入奢易,如奢入简难。这句话很好理解,一个人不管如何习惯了简单生活,一旦自制力差一些,条件变得好一些,他会很快进入到奢侈生活。一个人奢侈惯了,让他回归简单的生活,一定比杀了他还难受。

慈禧太后就是如此,她一开始并不是什么富裕家庭的孩子(慈禧的父亲叫惠征,在吏部任笔帖式,相当于人事部秘书、职位是小公务)1852年入宫后,只是不太入流的贵人,可是人家的肚子争气,给咸丰皇帝生了一个儿子——同治,故此,母以子贵,一路高升、窃取,最后成了牢牢把持清朝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一个很奢侈的人,不仅穿的衣服,乘坐的凤辇,住的宫殿,全都是最好的,而且吃的,更是奢侈到了顶点。

当时主管清朝膳食机构名叫内务府,其下设御膳房、御茶房、内饽饽房、酒醋房、菜库等,以人员最为庞杂的御膳房举例,这里就设有正副尚膳、正副庖长以下370余人,以及太监一百多人,他们的责任就是每日为慈禧太后制作两次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

早膳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而晚膳设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两顿正餐之外,还需各加一顿小吃,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慈禧太后饿了,想吃什么,临时吩咐,随传随到。

在清末明初的易宗夔在《新世说》中,曾经这样记录了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垂帘听政以后,手握政权数十年,纳贿数千万,一切饮食服饰,奢侈绝伦。其用膳无定所,每饭约精馔一一百五十品,列成长式,大碗小碟,相间排列。别有二几,置果盘,皆糖、莲子、瓜子、核桃等干鲜果品,为餐后掇食之用。米饭以玉田稻米为之一,长及五寸,有胭脂、碧粳之名。每膳必备粥,乃至五十余种,稻梁菽麦,无所不有。”

慈禧太后一餐竟要上一百五十道菜,近处可以用筷子夹,可是远处的菜怎么办?这就需要伺候慈禧吃饭的宫女出手了。

伺候慈禧太后吃饭的宫女,可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不仅政治上极其可靠,而且有心眼多,有眼力见,外加手脚麻利。

比如:慈禧用眼睛一瞧远处的某道菜,宫女立刻就会过去,将这道菜端过去,可是有一个问题出来了,慈禧的眼睛没有按“红外线瞄准装置”宫女一旦将菜端错了,又该怎么办?

这事情很简单,宫女将菜端错了,慈禧也不会发火,只是不动筷子而已,这时候,宫女就赶紧换菜,但这里有一个规矩,宫女必须遵守,那就是传膳不劝膳,宫女千万不能说:“老佛爷,这道菜味道非常好,您尝尝!……”这样的话。

为何不许宫女讲这样的话?因为慈禧太后怕人在菜里下毒。

清宫中有一份《膳底档》,关于慈禧太后进膳的情况,全部会记录在案,但慈禧太后爱吃什么,绝不往上写,一是安全起见,第二个也不想让消息传出宫去,被别有用心之人招摇撞骗。

伺候慈禧太后用膳的宫女口风必须要严,一旦在慈禧用膳的时候说错话,或者不小心将慈禧用膳的情况泄露出去,那就等着挨执掌家法的太监的皮笊篱。

皮笊篱是个什么玩意?就是执掌家法的太监,带着皮手套,抽犯了规矩的宫女的大嘴巴。

在清宫中,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可以打宫女,但是不能骂宫女,而且打宫女不能往脸上打,因为将宫女的脸打伤了,就没法伺候慈禧了。

带着皮手套打脸,说句实话,打得并不重,但意义有两种:一种是惩戒,另外一种就是羞辱。通过惩戒和羞辱,让宫女长记性——慈禧太后吃饭是大事,一旦疏忽,后果很严重!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圣人的古训,我们辛苦地工作,好好地享受生活这个无可厚非,但有一点,吃好和奢侈毕竟是两回事,而且一定要有度,一旦过界,不仅会败家亡国,甚至会遗憾终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