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中国最大的三个城市,第一意料之中,第二和第三意想不到

在现在的中国,说起全国最大的几个城市,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北、上、广、深等四个一线城市,因为综合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等因素来看,它们当之无愧。但是在几十年前的民国时期,情况可能略有不同,深圳那时候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渔村,而北京和广州虽然也是大城市,但名次不会这么靠前,唯一不变的是,上海一直都是个bug。

民国时期上海的地位,可能更甚于现在。(民国行政院院辖市、特别市)

十里洋场上海滩,上海在民国时期占据了全国66%的产值和61%的进出口贸易,在整个世界,只有伦敦、巴黎和纽约能位居其上,就是来上海做生意的香港富婆,也被看做是乡下来的村姑。上海的繁华得益于世界各地的资本冒险家,福布斯的祖父、罗斯福家族、香港的汇丰渣打银行,当年都是靠在上海做鸦片生意而起家的。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满大街都是各色商品的花样广告,你可以第一时间买到巴黎的香水、瑞士的名表以及美国的福特汽车, 更为夸张的是,旧上海的图书出版数竟占到全国的八成,张恨水的言情小说、各式各样的连环画以及新兴的小人书,只要摆进上海的书店,就被一抢而空。

站在旧上海的街道,你可以看得到急速穿梭在城市里,多不胜数的电车;那些贵公子带着金丝眼镜,坐在咖啡厅里听欧洲的唱片;名媛们坐上轿车,去骑马场骑马射箭,打网球甚至开飞机,在民国时期,这样的场面,只有在旧上海才能问听一二。

在民国时期,上海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城市,放眼整个世界,也只有纽约、巴黎、伦敦能超过它,而那时的东京、香港、洛杉矶都没有上海耀眼。

民国时中国的第二大城市,与位居第一的上海同样无可争议,它便是天津。(民国行政院院辖市、特别市)

在民国时期,坊间有“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说法,可谓一时瑜亮。民国时期,天津是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1937年,天津的贸易额已经占全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20世纪40年代,天津解放北路金融街上设有49家国内外银行,其中12家国内银行的总行设在天津;更为夸张的是,当时天津有270多家国内外保险机构,还有功能完备的证券交易所。除此之外,天津也是通渠之地,铁路、海运、航运,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中国近代史上,天津有很多个“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所大学、第一条电话线、第一个邮局 、第一张邮票、第一个近代造币厂等等。

民国时的第三大城市是?有的朋友说,总该轮得到南京、北京、广州、重庆、香港了吧?

然而,在时人看来,民国时中国第三大城市应该是武汉(民国行政院院辖市、特别市)。

武汉有言:“驾乎津门,直逼沪上”,民国时期的武汉,确实有这个本事,民国初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到:“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那样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让它成为东方的芝加哥”,为此,武汉被设立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直辖市,原本的武昌、汉口、汉阳,此三镇鼎立在浩浩长江水之间,气势磅礴,得名大武汉。作为政治革命的中心,民国汉口的租界商贾云集,各大码头充斥着往来货轮,隔岸的汉阳更是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军工厂,而轻工业则有织布局、制革厂等近代工业化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当然,武汉第三的位置可能存在争议。除了这三个城市,民国时的南京、北京、重庆、广州、香港、沈阳等都算得上大城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